正文

壟斷行業已成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

(2006-11-14 20:04:56) 下一個
壟斷行業已成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


  不必諱言這樣的現實,壟斷行業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

  本月10日,中國企業家調查係統發布的《200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為公眾對中國壟斷行業所作所為的感受再添一個鮮活的注腳。



該《報告》顯示,針對壟斷性行業的改革,有66.8%的受調查者認為“尚未見效”,選擇“效果較好”的隻有5.1%,認為“效果很好”的僅0.8%。

  相比於普通公眾,企業經營者由於身處經濟運行的軌道之中感同身受,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形勢的判斷,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更加接近現實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與對壟斷性行業改革嚴重不滿對應,有70.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有26.3%認為“一般”,認為“較差”或“很差”的僅占2.8%。

  對中國壟斷行業的抨擊,在2006年顯得更為集中與強烈。其中自然有公眾要求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紅利的利益訴求,但更根本的原因則在於,公眾從未如此真實地感受到壟斷行業對自己權益的侵蝕與剝奪。從宏觀層麵來說,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麵臨越來越大的開放壓力,對於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的領域謀求國有企業的絕對控製,原本是一個可以理解的應對之舉。問題是,這種淩空高蹈的舉措在市場公正缺失的情況下,卻有意無意地利用並擴大了不公平。於是我們看到,但凡一個高尚的目的,總是要以公眾的利益犧牲為代價。銀行業的改革如此,石油石化行業的改革也如此,水電、交通、城市建設等幾乎所有公用事業的改革,仍是如此。

  被剝奪被阻礙的感受,民營企業家與普通公眾的認識驚人一致。就在上述《報告》發布前不久,中國非公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千戶民營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也顯示,對壟斷性行業的改革成效,隻有5.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很好”或“效果較好”,而認為“尚未見效”的卻高達67.6%,比2005年的調查結果增加了16.7個百分點。

  行業壟斷已經成為製約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企業家調查係統的《報告》實際再次證明了這種製約。調查顯示,石油、土地、煤炭等的供應緊張程度被企業經營者認為“更加嚴重”,供應緊張的生產要素大多存在於行政管製和壟斷程度較高的領域,擠壓中下遊企業的生存環境,以一方喪失話語權為代價取得壟斷行業的畸形發展,這種狀況難以長期維持。

  其實,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的數據,已經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壟斷行業的“抽水機”威力:國資委的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壟斷行業利潤暴漲,同時國有重點企業利潤也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壟斷性行業領域,石油石化、電信、電力等8個行業實現利潤在百億元以上,合計實現利潤2848.1億元,占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的85.9%。

  “抽水機”威力巨大的另一麵則是,壟斷行業收入暴漲的同時,卻造成其他行業的利潤下滑,競爭慘烈。

  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統計,都指出了一個明顯的事實:壟斷行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它們不僅侵蝕國民財富,更加劇了不公正、被剝奪的社會情緒,它們對國家經濟的貢獻,與公眾支持國家建設的付出,顯然存在巨大的成本落差。認真核算這種成本,辨析真實的利益取舍,應該成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之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