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午餐時間去學校探視,發現孩子們浪費食物現象普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該如何讓兒女一代懂得珍惜已有的而不浪費?
記得父親生前常常說,“富不過三代“, 什麽意思呢?
曾經讀到有句俗話:“頭代油鹽醬醋, 二代長衫綢褲, 三代當田賣租“。 意思是第一代環境困苦,比較珍惜得來不易的產業,一點一滴的把握, 累積的財富使第二代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到了第三代,已沒有辦法改變浪費的習慣,不得不把祖先的產業變賣。
在這裏摘錄一本福音雜誌上的一些闡述:
"其實物質本身是好的,要叫我們生活愉快,滿足,可是如何拿捏簡樸與浪費的分界線呢?
一, 內在簡樸觀念的建立:
操練儉樸是從內在生命開始,隨遇而安。 其實儉樸生活並不是縮衣節食度日,而是能知足不浪費,使金錢有效使用,做更有價值的調度。
二,外在簡樸生活的操練:
選擇經濟實惠的東西,不做無謂的浪費,簡樸並非粗陋,是可以用心選擇細膩又美好有次序的安排,仍然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簡單樸實加上創意,生活的遐意是何等享受的事。"
在現今的環境中更需要學會珍惜,知足,喜樂,感恩的去麵對生活,減少欲望。學習分辨"需要"與"欲望"的分別。 聖經說道“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因大多數人們求得是欲望而不是需要。“你們若已染上浪費的習氣, 就當立即從生活中予以革除,否則勢必導致永遠的破產“。
簡樸加創意,珍惜和感恩,是我們做父母的與孩子在這物欲橫流的年代需要共同學習的。。。
是,常常"珍惜和感恩".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