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果小語

寫一點淡然的文字,交一點淡然的朋友,過一份淡然的生活......
正文

青春就是一種惆悵

(2004-12-23 22:27:13) 下一個
前幾天看了張曼娟的散文<青春並不消逝隻是遷徙>,頗有些感想。她寫的是對老師的回憶。老師是個偉岸的男子,正當盛年的他事業有成,家庭和美,可是,突然間妻子得了絕症丟下年幼的兒子撒手人寰,幾年後老師自己也中風成為話也說不好的人,張曼娟的心裏對老師一家深深地同情,尤其是老師年幼的兒子。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張曼娟在課堂上發現一個英俊的男學生,不大說話,可是非常地認真、聰明,張曼娟很欣賞他,有一天,下課時,他走來聊天,突然說了一個名字,原來他就是老師當年幼小的兒子。張曼娟為老師高興,更不由感慨,“青春並不消逝,隻是遷徙”,當年青春的自己已是當年師母的年紀,而當年幼小的孩子已是一個青春煥發的青年了! 文章最觸動我的是筆底裏流淌的著的對老師的深情,還有就是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題目也很美,就像一句格言一樣(也像一句歌詞)。張曼娟是個學院派的作家,但是,她也要向流行文化作一點讓步,所以她的作品是在學院派與流行文化之間走鋼絲。這篇也是如此,雖然寫的是“情感”的內容,但是,題目卻是哲理和時尚的,與流行文化合拍。 無論如何,讀完這篇文章確實有一縷化不去的惆悵在我的心頭了。新同事珍長得挺年輕,身材靚,臉兒俊,可是,無意中看到她的身份證,人家是62年生人,算算該有有42歲了。我不由得怔住了,並不是這個年齡多麽老,而是因為一個巧合:當年我的母親生了重命正是在這個歲數上。她也是長得很俊,而且年輕的。記得生病之後,她對我說:“我昨天晚上做夢了,做夢自己並沒有生病,生病隻是一場夢!醒過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曾對我感慨說:“人人怕死人人死,古話說得沒有錯。”她也是不願離開人世的,但最後也倦了,任由命運的安排。雖然母親的音容宛在,可是,她竟已去了十五年了。而我,正在漸漸向她的年紀靠近,如果命運之神同意,我終將有一天會超過她,變成比她還要年長。 珍惜此時,因為我們隻活在當下。哪怕是今天,也會在轉眼間成為永遠的過去。我的兒子很小,隻有四歲半,可是,他也有了永遠的過去,他常說“我小時候”什麽什麽的,惹得我們發笑,然而,難道他的三歲、兩歲、一歲的時光不是永遠成了過去的“小時候”了嗎?最近,他也有了煩心事,因為我不再像他小時候一樣溺愛著他,對他百依百順了,於是,他哭著說:“你把頭發剪掉好嗎?我不要現在的媽媽,我要以前的媽媽!”我問他:“以前的媽媽什麽樣?有什麽好呀?”他說:“以前的媽媽的臉和你一樣,手也一樣,腳也一樣,就是頭發不一樣,她的頭發短短的,不像你是長長的。”我問:“你做錯了事她也不罵你嗎?”他說:“不罵,她從來也不罵!”有一次晚上被罵之後,他更跑到家門口大哭:“我的從前的媽媽呀,我的從前的媽媽呀!”還好鄰居們都知道我是他的親媽,要不然真會誤會我是他的後媽呢。可是,我想了想,還是不能太溺愛他,否則壞習慣養成了可是不害了他嗎?當然,打仍然是不打的,因為,生了他時,就下了決心決不打他的。所以,小小的兒子可能還有一陣子會想他的短頭發的媽媽吧!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