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雨夜 讀新華文學

(2022-10-03 08:16:38) 下一個

又是雨,又是深夜。讀新華文學◎95期,像是重讀一段心境。靜靜地,回到那個青蔥歲月。

網絡文學,碎片般隻言片語。早就沒了靜靜讀書的心境。但這次卻這麽不同,一下子就把我拽進了大學時,又或是才出國那時一個人在宿舍捧著書,伴著窗影裏暖色燈光的日子。那種心流,專情地,隨著舒緩文字,細細流淌。

南洋人講華語軟軟的。他們的文字也是糯糯地,帶著思鄉情。閣樓,古香古色的木箱,外婆家的童年。“我淡淡妝,天然樣,就是這樣一個漢家姑娘。” 殘缺不全的劇本(《昭君出塞》)裏,昭君初次會見老單於時 的這句獨白(齊 亞 蓉, 老屋滄桑)也說盡我的”滄桑“。 誰不是那個當年出走的素顏朝天的漢家姑娘?在這樣的夜晚,我盡情EMO。

街頭巷尾聊天打諢時,我常覺得南洋華人的漢語終不是最地道,最擲地有聲,嘎嘣脆的一語入心。但是要論起這種飄落異鄉的抒情,她們總能打動我,也最喚醒我的文學感官。這情,我無法與家鄉的人共,隻好和異鄉客唱和。

在芬蘭的很多年,我沒有過這種被文字直擊靈魂的感覺。讀到“在奎因街車站,和許多同方向的人等相同的 班車,有時站有時坐,車外的風景永遠一樣,但我不知道有誰的心 和我一樣隨車擺動。在武吉知馬大道上,我常陷入沉思,有時猛然 驚醒,為何還在這路上......我 咬著牙根,車很快駛入裕廊大道。"(李寧強, 不停走路)這就是我曾走過的路,在路上,我也見到了人來人往,班車,行人,車流,大街。這種共鳴,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不是我的母語,同樣的烈日行人,又怎麽能如此入心呢?

書中的人教我怎麽遊覽這個記憶的城:讓公車帶著你 “不必思考,記住第幾個車站下車就行了,所 以也不是太困難。困難的是我常要站在巴士門邊的梯階,用一隻手 緊抓著把手,身體隨著巴士左拐右彎晃來晃去。這時,我和大家一 起呼吸。行車的過程不會太舒適,風景刷刷向後退去,回教堂、浮 腳樓、診療所、芽籠的店屋像走馬燈轉個不停。” 芽籠那個地方是我見到的新加坡最魚龍混雜的地方了。印度寺廟,回教,佛教,田雞店,各種矮樓都混雜一起。坐在雙層大巴裏還真是個好主意。搖搖晃晃,風風雨雨,一程又一程。走過艱難的童年,走過職場,走過婚姻,走過疫情。童年的歌謠,少年的呐喊,一群青年的卡拉OK,還有絲絲呀呀的老戲。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