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敏咖啡屋

喜笑怒罵,輕描淡寫,皆成文章
正文

羊肉泡饃

(2007-01-12 12:47:49) 下一個

十二月初的那個星期五,咱幾個老中同事一起出去吃中飯,來到一家叫“漢唐的中餐館。餐館老板是台灣人,菜肴卻是北方口味偏多一些,其中幾味麵點很受食客歡迎。一味是蔥油餅,一味是芝麻大餅。蔥油餅咱就不多說了,南方人比較喜愛, 碗口大的多層餅,蔥多油多,又酥又香。這芝麻大餅端上來,還真是嚇人一跳,整個象一個大發麵饅頭,大如鍋蓋,兩麵烘的焦黃,外層上麵撒滿了芝麻,內層厚實鬆軟。店家把它切成象披薩那樣的一塊塊,咱吃一塊肚子就飽了。要不是同餐的那幾條漢子,這麽大的餅還真消化不了。

於是大夥兒就聊起北方的麵食來。年輕的同事小鄭來自陝西,講起了家鄉的羊肉泡饃,兩眼放光, 這羊肉泡饃怎麽怎麽好吃,那羊肉泡饃的餅可比這芝麻大餅結實多了,那可是貨真價實的食品(real food)啊!大夥兒開始起哄,說小弟你什麽時候露一手,請我們到你家去吃羊肉泡饃,讓我們也嚐嚐是什麽味道。

這玩笑話過兩天也就忘了。沒想到聖誕節的那個星期,卻收到小鄭的依妹兒,邀請大夥兒到他家品嚐他做的正宗陝西羊肉泡饃。

依妹兒一出,立即引起熱烈反響。幾乎所有沒出城休假的都熱烈響應。大夥兒報上名來,小鄭點清人數。這點清人數對小鄭很重要,誤差不能超過正負二人,嗬嗬,因為對難得做一次羊肉泡饃的小鄭來說,烙餅可是功夫活,得根據人頭算一算要烙多少張餅,知道了要烙多少張餅還得算一算買多少麵,買完了麵還得算一算什麽時候開始烙。

小鄭點清人數後,又依妹兒發話了,家裏沒那麽多湯碗,請各位自帶湯碗。

這話一發出來,可在大夥兒中引起紛紛議論。這帶多大的碗才夠格呢?想起看過的一篇介紹羊肉泡饃的文章,說老碗小盆分不開,就是講關中用的大碗,足有一個湯盆那麽大,夠南方人一家三口喝湯用的。

當然,不但有碗的問題,還有椅子的問題。想必小鄭家也沒那麽多椅子給我們坐啊。一同事說,沒椅子坐就挨牆角蹲著吃吧。關中六怪:房子半邊蓋,手帕頭上戴,麵條象皮帶,鍋盔賽鍋蓋,油潑辣子是好菜,有凳不坐蹲起來。這一邊蹲著吃,一邊聊著天,要的就是這風景,嘿嘿。

待一切規劃完畢,小鄭把他家的地址依妹兒給大夥兒。大夥兒上網古狗去他家的開車路線。另一同事說,你要是半路走丟了,就沿著9 號公路開,過了慢塞兒路,看見一夥男男女女,蹲在一二層樓下,捧著大海碗,呼溜著羊肉泡饃,那就是小鄭住的地方,沒錯!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天咱一夥兒人,男男女女,每人捧著大湯碗,天一黑就湧到小鄭家敲門要羊肉泡饃吃,有多樂的樣子。

來到小鄭家時,看見大夥兒正聚精會神地把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這饃不是饅頭,是一種死麵做成白麵烤餅,碗口大小, 沉重厚實。教我要把饃掰得越細才越好吃,標準的掰法是近乎於掐,掐的越小越好。有人說掰得太細,下鍋一泡,不會泡成麵糊糊了嗎?小鄭說那不會啊,這麵結實著呢。又有人說可以用刀切碎嗎? 鄭說可以,但這樣吃起來不濃不香。敢情這饃還挺有講究。饃終於掰完了,還真費了很多功夫。

小鄭先花了幾個小時煮牛羊肉湯,煮時加蔥、薑、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和在一起就是所謂的“十三香”。然後待掰碎後,倒入牛羊肉湯汁,放入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一碗碗地下鍋煮。羊肉泡饃,嚴格的說起來應是羊肉煮饃。饃之所以要死麵,主要在於煮的時候,餅不至於稀爛,成為糊糊。煮好的泡饃熱騰騰的盛在大碗中,肉爛湯濃,香氣誘人,吃時再佐以糖醋大蒜,油潑辣子或辣醬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看著就讒人。小鄭家鍋子較小, 一次隻能煮兩碗, 家裏的桌子不大, 一次隻能坐四人。可憐我們排在後麵的人隻能咽著口水,看著先來的人坐在桌前香極了地吃著泡饃。

我終於明白小談起羊肉泡饃時眼中閃爍的光,一個大碗中有湯、有饃、有肉、有菜、有辣子有蔥蒜,即使沒有其它的菜肴,也已把人吃得香香的,飽飽的,熱熱的。一碗下去管飽一天,營養豐富,回味悠長。

人說到陝西不吃羊肉泡就不算到陝西。咱沒到過陝西,卻從美國小鄭家廚房裏的羊肉泡饃中了解了陝西獨樹一幟的飲食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詩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ielo的評論: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Cielo 回複 悄悄話 Love the way you write. I'm a fan of Yang Rou Pao Mo too. Really enjoyed your writing. So positive and fu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