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交易員說 2025年5月14日 05:30
掌握技術分析需要多個要素完美契合。這些要素包括:掌握交易技能、保持堅持、投入大量時間以及具備合適的性格特質。但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隻有這樣,交易者才能建立穩定而可持續的學習曲線,基於自身和他人的經驗不斷優化策略。
本指南將討論技術分析中最常見的錯誤,幫助你提前做好功課,避免那些看似簡單卻代價高昂的錯誤。
避免技術分析中最常見的錯誤
在《標杆人生:你為何在地球上?》(The Purpose Driven Life: What on Earth Am I Here for)一書中,Rick Warren 寫道:
“從經驗中學習是聰明的,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是更聰明的。”
這個普遍真理適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麵,交易也不例外。掌握技術分析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其中充滿了潛在的陷阱。但同時,它也提供了打造職業生涯、獲取穩定盈利的機會。
避免陷阱、把握機會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幸運的是,技術分析擁有數十年的市場曆史,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常見錯誤,並學會如何避免。
1. 一頭紮進深水區
你可能對這種感覺很熟悉——當你開始接觸一個自己充滿熱情的新事物時,你迫不及待地想立刻動手去做。然而,在交易中,被這種衝動驅使是非常危險的。
許多新手交易者都迫不及待地想完成自己的第一筆交易。但往往,這種興奮感很快會轉變為憤怒或失望。原因在於技術分析本質上是一門科學,它融合了數學、經濟學、金融、統計學,更重要的是,還依賴於個人識別模式和解讀圖表形態的能力。
因此,掌握技術分析和交易的過程更像是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百米衝刺。你應該一步一步來,不要僅僅因為某人告訴你“這能賺快錢”,就盲目跳入未知領域。
請記住,在交易中,一個人賺錢,意味著另一個人在虧錢。你想站在賺錢的那一邊,唯一的方法就是比其他交易者準備得更充分。除此之外,剩下的就隻有運氣了。而在交易領域,運氣不是一項可持續的策略。
如何避免:
在正式投入真金白銀交易之前,先使用模擬賬戶進行練習。通過虛擬資金交易,你可以掌握交易基礎,同時評估你的交易策略是否具有穩定性和一致性。
2. 虧損後加倍下注
一個常見的陷阱是過於執著於某個交易策略,即使它一再虧損,依然不肯放棄。比如,有些交易者可能在別處看到一個“被證明可以搞定市場”的係統,或者是他們花了數周時間精心設計的策略,不願輕易放手。但如果你死死抱著一個無效的交易係統不放,那幾乎注定會導致災難。
那麽,如何判斷一個策略是否有效?
一個好的交易係統,理應能產生比虧損更多的盈利交易。換句話說,成功率應超過50%。行業中不成文的規則是,一個成功的交易係統,其盈虧比應為2:1或3:1。或者,如果你能在大約66%~75%的交易中獲勝,那你已經達到了行業平均水平。
但如果你的策略一直難以達到這樣的效率標準,就應該警惕並及時“揭開蓋子看看裏麵出了什麽問題”。你必須在損失過多資金之前完成這一步。如果你的策略在前十筆交易中(在正常市場環境下)就表現不佳,那麽之後它突然開始盈利的可能性非常小。正如華爾街頂級商品交易員 Ed Seykota 所說:“良好交易的要素是:(1) 止損,(2) 止損,(3) 還是止損。”
如何避免:
始終在模擬賬戶中測試你的策略。目標是始終實現至少 3:1 的盈虧比,如果可能,爭取更高。這樣的效率在你進入實盤後即使有輕微滑點,也仍有盈利空間。如果你在模擬盤中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那麽實盤交易時麵對“令人不愉快的意外”隻是時間問題。
3. 頻繁變更策略
許多交易者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想象一下:你花了數周學習各種技術指標,分析它們之間的組合效果,定製出適合自己策略的配置。結果,連續幾筆交易失敗後,你立刻就想對策略進行大修大改。但這可能根本沒有必要。
要知道,技術分析工具的本質是根據特定市場事件發出信號。然而,如果市場動能突然劇烈變化,原因很可能超出了你策略的覆蓋範圍。而且,劇烈變化通常是由短暫、偶發事件(例如閃崩)引起的。一旦這些事件過去,市場恢複正常,你的策略也通常會回歸到原有的表現水平。
因此,隻有當策略在其設計適應的市場環境下仍然反複失敗時,才考慮更改策略。否則,你可能會不必要地放棄一個本來功能良好的係統,僅僅是因為它在某個時段表現不佳。
如何避免:
再次強調,如果你已經在模擬賬戶中充分測試過你的策略,並取得了良好表現,那麽就沒有必要貿然做出重大更改。你應該思考:市場中是否發生了變化?是否正處於宏觀經濟或地緣政治衝擊期?是否出現了高波動性或流動性緊張?如果這些因素確實存在,你可以選擇等待市場回歸正常,或複製你的策略並調整,使其適應當前市場環境。
4. 無法控製情緒
交易會激發交易者強烈的情緒——無論是在盈利還是虧損時。要想成功,交易者需要具備堅韌的心態,並在任何時候都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
這是因為情緒會顯著影響交易者的決策方式。很多時候,當交易者遭遇重大虧損時,會陷入沮喪,立刻拋棄原本的交易計劃,轉而急於尋找彌補虧損的方式。這種行為被稱為“複仇性交易”。但實際上,複仇性交易往往隻會帶來更大的虧損。這種惡性循環會讓交易者徹底被情緒左右,做出衝動決策,此時的盈虧基本就隻能靠運氣。
雖然沒有人是完全沒有情緒的,但必須牢記:金融市場的運作完全基於邏輯,而不是情感。這正是為什麽它叫做“技術分析”。如果你偏離了策略背後的邏輯,本質上就等於把控製權交給了你無法掌控的因素。
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曾說:“每天,我都假設自己持有的每一個倉位都是錯的。”這種心態讓你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並能以積極的心態麵對。
如何避免:
可以從事前預防和事後應對兩個方麵著手。在交易開始前,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虧損是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哪怕是最優秀的交易者也無法避免。其次,在出現虧損後,暫停片刻,哪怕是暫停一整個交易日。隻有當你冷靜下來、頭腦清晰,準備重新按照最初的交易計劃操作時,才繼續交易。
5. 盲目跟隨他人的交易策略
技術分析最好的地方在於:它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道路早已鋪好,你不需要在無數錯誤中自己摸索出門道。你可以向成功的交易者學習,借鑒他們的方法。
但這並不意味著盲目複製別人的交易策略就能取得同樣的成功。恰恰相反,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原因在於,一個交易策略的成敗涉及太多變量,而這些變量在你和他人之間往往差異巨大。而交易的“上下文”(市場背景、個人條件等)至關重要。
即使表麵上別人的策略與你的風格相似,背後也可能存在很多差異,最終導致你虧損。比如,即使你們交易的標的一樣,但對方可能有更多的資金、不同的出場規則,或者偏好不同的交易周期。
盲目模仿別人的策略,就像試穿朋友的襯衫——看起來尺碼差不多,但穿起來卻未必合適。同理,參考經驗豐富交易者的分析是個好主意,但過度依賴則是風險所在。
如何避免:
請記住,你可以且應該向其他交易者學習,但絕不能盲目跟隨或照搬他們的策略。如果你確實想嚐試新的策略,至少應該先在模擬賬戶中進行測試。這樣你就能判斷這個策略是否也適用於你自身,同時在不冒實盤風險的前提下發現潛在問題。
6. 使用太多或太少的技術指標
當設計策略時,很多交易者會首先思考一個問題:應該用幾個指標?雖然並沒有硬性規定“該用多少個指標”,但有一點可以明確:不要用得太多或太少。
很多交易者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隻依賴一個指標(比如 MACD)。依賴單一指標意味著你完全依賴它的信號。然而,這是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完美且100%準確的。
另一種極端則是,一些交易者認為“指標越多越好”。於是,他們給自己的交易策略配上六七個技術指標,以為這會提高效率。但事實上,指標越多,噪音可能就越大。想象一下:你打開圖表,眼前出現六七個工具,其中有的顯示的是柱狀圖、有的是多條曲線,同時你還要關注K線圖。即便是最有經驗的交易者,也很難高效解讀如此複雜的圖表。這種狀態被稱為“分析癱瘓”。此外,過多的指標也可能發出互相矛盾的信號。
如何避免:
建議使用2-3個相互補充的指標,從不同角度幫助你分析市場。如果你是更有經驗的交易者,也可以建立更複雜的係統,但一定要注意各個指標之間的兼容性,避免它們相互衝突。
7. 過度交易
一些活躍的交易者經常認為自己必須時刻處於交易之中。如果他們一段時間沒有交易,就會開始產生“錯失恐懼症”(FOMO),並試圖彌補這種“空窗期”。結果,他們開始在沒有明確盈利機會的情況下也進行交易。
請記住,交易需要大量分析,並需要時間來完善你的技術策略。即便你不是在分析市場,而隻是耐心等待,那也可能比盲目交易要明智得多。有些交易者一年可能隻進行不到三筆交易,卻依然能獲得出色的回報。
例如,著名的日內交易先驅之一的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曾說過:“賺錢是靠等待,不是靠交易。”
如果最著名的日內交易員都這麽說了,那你就不需要其他理由來說服自己並非總要交易。
雖然當你看著身邊人賺錢時自己卻空手而歸,確實會令人沮喪,但必須記住,交易是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短跑比賽。如果市場上沒有明確的盈利機會,那就不要勉強自己去“創造”機會——因為你根本做不到。沒有可靠信號的交易就是高風險交易,而你需要有清醒的認知,這類交易更可能讓你虧損,而不是盈利。
如何避免:
嚴格遵循你的交易策略,隻在有明確信號時才進行交易。記住,一些交易信號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形成,而貿然出手隻會讓你賠錢。
8. 缺乏退出策略
建立一個紮實的技術交易策略不僅僅是挑選並組合最佳技術指標,更重要的是設定你的優先事項和交易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何時退出市場。
很多交易者(而且人數不少)根本沒有退出策略,最終成為了恐懼或貪婪的犧牲品。前者會在過早離場後錯失原本可能獲取的收益;後者則在取得小幅盈利後繼續貪心地“乘勝追擊”,結果等反轉發生時為時已晚。
入場策略同樣重要。幸運的是,技術分析提供了多種工具來幫助你判斷最佳的入場和出場時機。剩下的,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嚴格執行。
如何避免:
在開始交易之前就製定好入場和退出策略,並且永遠不要違背它。設定你的盈利目標或止損線,一旦達到,就立即退出。切記:恐懼與貪婪是你最大的敵人,不要讓它們控製你、讓你做出違背初衷的退出決定。
9. 不記錄交易日誌
交易日誌可以幫助你記錄自己的交易活動。為什麽這很重要?因為在成為更優秀的交易者的過程中,你的首要任務就是複製那些成功的操作,避免重複過去的錯誤。而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記錄交易日誌,記錄每一筆交易的背景、細節、交易後的感受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無法追蹤的,就無法改進;不去追蹤的,也不會改進。想想體育運動:拳擊手、足球運動員、籃球選手——教練總是會播放比賽錄像,幫助他們識別弱點並在未來避免犯同樣的錯。甚至撲克選手在比賽中也會做筆記。
對於技術交易者來說同樣如此。交易日誌能讓你從“上帝視角”觀察自己的表現。在交易過程中你產生的所有數據,包含了大量可以幫你未來提升的隱藏信息。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資深交易者,交易日誌都非常有用。它能幫助新手養成良好習慣,加快學習和成長速度;也能幫助專業交易者微調策略、深入剖析並進一步優化。
如何避免:
很簡單——從第一天起就開始記錄交易日誌。保持一致性,記錄所有交易活動,包括盈利和虧損的交易。現在有很多交易日誌工具可以自動幫助你完成這些工作,其中一些甚至具備高級功能,如回測、交易優化、績效總結等。
10. 將技術分析工具套用於不同市場,卻期望獲得相似的結果
有些交易者認為,隻要某個策略在期貨市場上有效,它也一定適用於股票、債券、外匯或其他市場。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不同的要求和特性。
例如,如果你交易的是藍籌股或高質量債券,波動率可能並不是你策略的核心。而如果你交易的是某個高度不穩定國家的貨幣,或是臨近到期的期貨和期權,那你就必須應對劇烈的價格波動。
始終記住:技術分析是一場概率遊戲,而不是絕對的判斷。這意味著,即使你的交易係統在玉米期貨上表現完美,也無法線性地將成功複製到其他市場。恰恰相反,它的預測能力可能會變得不可靠,甚至可能誤導你。這也是為什麽不應該將為某一類資產設計的技術指標套用於另一類資產。
如何避免:
根據你所交易的資產類別,量身定製你的技術分析係統,以確保它的行為符合你的預期。如果你剛開始交易,建議先專注於某一類資產,而不是從第一天起就嚐試涉獵所有市場。
總結
交易的首要目標是保住本金,其次才是實現增長。然而,許多交易者卻在這一最基本的真理上犯了錯。
根據各種統計,80%至99%的交易者最終是虧錢的。若你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剩下的1%至20%,就必須從根本做起——認真準備,盡可能減少錯誤發生的機會。
每一位使用技術分析的交易者,至少都犯過上述列表中的一個錯誤,而大多數人可能犯過更多。避免這些常見錯誤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了解它們。上麵的錯誤清單正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不過要記住,技術分析的世界極其廣闊,並且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的領域。如果你想在市場中獲得長期成功,就必須不斷拓展你的知識儲備和認知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