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4)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 (2)
作者: 瑾山月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
美國記者卡羅爾·史密斯有句話說的好: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愈合的一部分。
她就職於《西雅圖日報》,是媒體圈響當當的記者,連續7次獲普利策獎題名。
她采訪過無數人,親曆過生離死別,寫過數百篇報道。
為了鼓勵他人,更為了救贖自己,卡羅爾用7篇最為震蕩人心的故事,編成了一本書——《穿過悲傷的河流》。
此書一經出版,便如救命稻草般被人抓住,不少讀者評其為:
在生活中掙紮的人必讀書目。
當你含淚讀完這些生命故事,終會明白:
每個人都曾傷痕累累,但自愈力卻是無邊苦海中救命的唯一浮木。
01
當你翻開這本書,首先會看到卡羅爾像外科醫生一樣,解剖自己的故事。
她曾經的人生風雨順遂,卻在兒子出生那一刻,陡然滑向深淵。
兒子克裏斯托弗尚未出生時,就被查出了發育缺陷:
尿路堵塞、腎功能受損……即便是得到有效治療,孩子也很難擺脫後遺症。
但在卡羅爾不懈努力下,克裏斯托弗頑強地活了下來,還在7歲這年,被醫生推測有痊愈的希望。
這一刻,卡羅爾如釋重負,慶幸自己熬出了頭。
這年聖誕節,她精心準備家庭聚餐,為每個人挑選禮物,還提前學了幾道拿手菜。
一個明媚的下午,卡羅爾邁著歡快的步伐回家,誰曾想噩耗竟突然降臨。
醫院打來電話,說克裏斯托弗突發腸梗阻,搶救無效死亡。
卡羅爾的世界,在電話接通的那一秒,轟然倒塌,她站在內心的廢墟上,不知所措。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過得醉生夢死,直到看見了《西雅圖日報》上一條公告,才緩緩回過神來。
那是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篇文章,科普了一種兒童“早衰症”。
卡羅爾看完後,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她要去采訪這些孩子,聽聽他們的故事。
而這一起心動念,改變了她之後20多年的生活。
漸漸的,她的采訪範圍從生病的孩子擴大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卻訴說著人生共同的難題。
在書裏,卡羅爾感慨地說:
人生,就是一條充滿悲傷的河流,河上的每一天,我們都可能溺水。
有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轉眼就被裁員;有人剛還完房貸,父母又生病住院。
有人看上去幸福美滿,卻麵臨離婚的痛苦;有人拚盡全力,可日子還是毫無起色。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會在地鐵痛哭;精明能幹的事業女性隻想被母親抱抱。
無論貧富貴賤,人總會在一瞬間崩潰。
人生是趟苦旅,活著是頂辛苦的差事,磕磕絆絆少不了,頭破血流是常態。
命運刮起的一陣小風,就足以將生活吹翻;突如其來的意外,總打得你措手不及。
這不是某個人的“倒黴”,而是所有人的日常。
02
心理學上,有一種“哀傷障礙”(PCBD)。
意思是,當人無法接受悲痛的事實,就開始以弱者自居,導致長時間無法回歸正軌。
卡羅爾在兒子去世後,表現出的,就是這種典型的心理障礙。
她每天生活在恐懼中,躲在家裏誰也不見。
要不是采訪這份工作,她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
因為采訪,她認識了男孩賽思,並在書裏講述了他的感人故事。
賽思,剛剛10歲,卻衰老如八旬老翁,他被明確告知,“兒童早衰”很難痊愈。
然而,這並不妨礙賽思成為一個快樂的小男孩。
他是家裏的孩子王,會帶著弟弟妹妹各處探險,從垃圾場淘寶,在樹林裏捉迷藏,或者去野外的星空下露營;
他會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讀故事,穿著大恐龍衣服演怪獸,氣喘籲籲地追著孩子們跑,比任何人都快樂;
他時常拉著愁眉不展的爸媽去散步,一路上說著各種笑話,完全不像個病人。
當全世界都放棄的時候,賽思正在靠自己痊愈。
他身上的這種自愈力,卡羅爾還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過。
這個人很倒黴,被突然爆發的火災毀了容,但卻從不害怕站在鏡子前,審視變了形的臉。
他說:
我沒有必要在陌生人麵前掩飾真實的我,更沒有必要對自己掩飾。
我可以躲在黑暗裏,但我更想走進陽光下,開心地活下去。
這是多麽堅強的人,才能在厄運降臨後,說出如此明朗的話。
這個人,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格雷格·裏德的一段話:
在挫折麵前,大多數人都會停下來,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這隻是旅程的一部分。
挫折和失敗能讓我們知道哪條路行不通,這樣,我們便能把精力集中到行得通的道路上。
如何認識和對待人生裏的苦痛,向來是強者與弱者的分水嶺。
就像格雷格·裏德說的,大部分人的路會被挫折擋住,但強者卻會集中精力正麵迎戰。
人生很難,但難不倒內心強大的人。
因為他們明白,世界再張牙舞爪,隻要不認輸,就能逆風翻盤。
命運給我們很多考驗,然而一旦踏進生活的河流,唯有強者才能一路向前。
楊絳先生說:
隨著日子往前走。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麽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隻有自己。
自愈者痊愈,卡羅爾意識到這點,是從認識那位退伍老將軍開始的。
老將軍心氣高傲,卻不想因為一次嚴重的腦溢血,成了“廢人”。
隨後,他情緒暴躁,第一次見卡羅爾的時候,竟粗魯地把她轟了出去。
可誰曾想,僅僅兩周後,老將軍就致電道歉,並邀請卡羅爾再次登門。
但這次,卡羅爾明顯感覺老爺子不一樣了,眼睛裏有了光,聲音也洪亮了許多。
老將軍告訴他,從上周開始,他正式向這幅殘軀宣戰:白天積極配合康複訓練,晚上就讀書、聽音樂,寫回憶錄。
沒想到,心境豁然開朗。
卡羅爾深受啟發,也在幾十年的自我療愈之後,從傷痛中走了出來。
如何麵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打擊,作者給了我們這些解藥。
1. 六神無主時,工作
在書裏,卡羅爾不止一次感恩報社,要不是這份工作,她永遠沒有理由說服自己好起來。
而且一旦忙起來,就不會陷入回憶中無法自拔。
如果你也深感迷茫,不妨像卡羅爾一樣,為自己找點事做。
忙碌,是遏製胡思亂想最好的辦法;行動,會讓我們實現更大的價值。
2. 孤獨冷清時,運動
卡羅爾說,她最害怕夜晚,夜晚太冷清,太孤單。
忍無可忍時,她會叫著閨蜜去跳舞,嘈雜熱鬧的舞池,頓時讓她對生活有了知覺。
一支支舞跳下來,大汗淋漓,筋骨舒展,再回家洗個熱水澡,就能安穩地睡去。
其實,跳舞、跑步、登山,任何一項戶外運動,都是治愈身心的秘訣。
3. 苦悶壓抑時,交談
受過命運重傷的人,或許都有一段自閉的經曆。
沒有想見的人,沒有要說的話,性格越來越孤僻,內心越來越壓抑。
這個時候,要刻意提醒自己走出去,找個聊得來的人,談一談。
就像卡羅爾,當她大膽地把心事說出來,才發現別人並沒有幸災樂禍,也沒有惡意中傷,反而是自己心裏輕鬆了不少。
4. 委屈絕望時,讀書
毛姆曾說: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你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 ,幾乎可以避開生命中所有的災難。
讀書能構建起一個人的精神家園,給心靈搭起避雨的屋簷。
卡羅爾從小愛看書,兒子去世後,她更是手不釋卷,閱讀了大量的哲學書籍。
漸漸地,她的思維境界有所提升,不再固守著自己的委屈絕望。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挫敗,委屈時不妨多讀點書。
卡羅爾說,《穿過悲傷的河流》是一本關於傷痛的書,但又是一本關於愛、生活、堅強和快樂的書。
在一個又一個因意外而改寫的人生故事中,卡羅爾教會了自己去接納,去理解,然後無所畏懼、抬頭向前。
故事最後,她寫道:每個人麵臨的最大挑戰,其實是自己的心。
把心安撫好,讓自己堅強起來,你就具備了抵禦任何創傷的自愈力。
莫泊桑說: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弱者自顧自憐,聽天由命;強者坦然接納,自我治愈。
願你經曆人生的顛簸後,有爬起來的決心,又有走下去的毅力。
當自己成為解藥,就沒有治不好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