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朝暮
認知影響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人心裏追求什麽,眼睛才能更多更廣地看到什麽。”
這句台詞,出自於前段時間爆火的電視劇《人世間》。
該劇改編自作家梁曉聲的同名小說,記錄了一代普通人奮鬥、成長和蛻變的故事。
貧民區“光字片”裏,人人都掙紮在世間的底層,忍受著艱苦的環境。
然而,有的人擺脫了命運的桎梏,於事業巔峰上閱盡風光。
有的人卻陷入了生活的沼澤,在社會泥潭中自甘沉淪。
從他們跌宕起伏的經曆中,會恍然驚覺:
原來拉開人與人最大差距的,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一個人的認知與格局。
周家的小兒子周秉昆,大半輩子都沒走出光字片。
他初中沒畢業就進廠當了工人,工作辛苦,收入低微。
多年來,他拖家帶口地跟父母擠在老房子裏。
有一次跟別人起爭執時,他還因一時衝動重傷對方,坐了八年牢。
出獄後,他找工作處處碰壁,想創業也拿不出錢來。
而跟他一起長大的哥哥周秉義,卻品學兼優,考上了北大。
畢業後,周秉義還娶了省長女兒,事業扶搖直上,成為市長。
如此巨大的生命落差,看似是命運安排的結局,實則是個人認知不同的結果。
年輕時周秉昆目光狹隘,隻顧眼前;周秉義卻眼界長遠,凡事考慮周全。
周秉昆抱怨過哥哥無情無義,從未利用職權為家裏辦過一件事。
嫂子主動提出要解決秉昆的編製問題時,周秉義果斷阻止了她。
為此,秉昆一度認為哥哥瞧不起自己,對哥哥冷言冷語。
實際上,周秉義隻是不想因小利而失大義。
以公謀私隻能爭得一時好處,清正廉潔才能換來一世安穩。
他堅持鐵麵無私,行事坦蕩,哪怕被人汙蔑貪汙,也能順利全身而退。
周秉昆思維固化,不願改變現狀;周秉義思路開闊,洞察世事本質。
周秉義退休前,決定改造光字片,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但光字片的地理位置閉塞,居住環境惡劣,已不適合發展經濟。
於是,他打算在王家屯建新城區,讓住戶們一一搬遷過去。
對於他的改造方案,街坊鄰居們不支持,周秉昆也不理解。
秉昆認為,光字片再破再爛,也是幾代人紮根的地方,沒必要大費周章。
然而,事實證明,周秉義的決策是對的。
大家都搬到新城區後,生活環境大幅改善,經濟水平迅速提升,整個地區也都富了起來。
兄弟倆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但真正決定彼此命運的是思維和眼界。
如果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太局限,就很難有逆天改命的機會。
作家良大師曾說:“認知能力決定了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很多時候,不是生活對你的態度太殘酷,而是你看世界的眼光太膚淺。
被思維禁錮,受認知束縛,無論走了多遠的路,都隻不過是在原地徘徊。
周秉昆在一家醬油廠上班時,和幾位工友結為了至交。
他們都出身於工人家庭,沒什麽文化,家境也不富裕。
廠裏的效益也不好,事情越來越多,收入卻越來越少。
這群年輕人深感前途渺茫,常靠吃飯、聊天排解壓力。
其中,誌向遠大的呂川,總是跟他們格格不入。
別人忙著吃喝玩樂時,他想的是規劃自己的未來,改變困頓的現狀。
他拜學習好的同事為師,虛心向對方請教不懂的問題。
他還去夜校學習,爭取到上大學的名額,前往北京深造。
等學成歸來,他已是北京某部的副處長,未來的道路一片光明。
而與之相反的是,當年在廠裏笑話他是“書呆子”的曹德寶,卻總想不勞而獲。
德寶夢想迎娶一位高幹千金,當上門女婿,從此平步青雲。
但陰差陽錯下,他和出身平凡的喬春燕成了家。
春燕勤快能幹,在單位評上先進員工,還買了市裏的房子。
德寶卻好吃懶做,高不成低不就,指望老婆賺錢養家。
秉昆的其他幾位朋友,更是從不想著提升自己,整天在廠裏混吃等喝。
平日裏,他們一旦遇到麻煩事,就讓秉昆四處托關係解決。
下崗後,他們也讓秉昆找哥哥幫忙,或者指望廠裏安排新工作。
最終,他們接連失業,居無定所,生了病都沒錢醫治。
明明是從同一起點出發,有人跑到了山頂,有人落在了半山腰,還有人始終困於山腳下。
說到底,是見識和格局的不同,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著不同的選擇,最終造就了人生境遇的天差地別。
就像獵豹CEO傅盛所說: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主要取決於眼界、見識和思維方式。
認知影響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你心中的邊界有多廣,腳下的世界才有多大。
你看見的視野有多遠,你才能走多遠。
看過一句很紮心的話:
認知水平不夠,再努力也沒用;認知層次太低,再辛苦也是徒勞。
人這一生,都是在跟自己的認知能力博弈。
那麽,如何突破認知局限,實現思維躍遷呢?
1. 向內探索:遍閱群書,獨立思考。
作家林語堂曾說:
“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一個不讀書的人,看不透生活的本質,隻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
而讀書,是了解廣闊世界,打開認知大門的第一把鑰匙。
在底層摸爬滾打久了的周秉昆,後悔自己沒有好好讀書。
他找來哥哥姐姐留在家裏的名著,如饑似渴地學習深刻的觀點。
久而久之,他擁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
工廠效益不好時,同事們都在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他卻主動逃離困境,跳槽到收入更高的飯店。
飯店所屬出版社的書籍堆積成山,無人管理,他卻想到了商機,提出可以開一家書店。
正是長期讀書形成的思維躍遷,提高了他的認知水平和人生層次,讓他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 向外擴張:升級圈子,見賢思齊。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周秉義能在官場步步高升,靠的就是跟優秀的人同行。
他常跟處事有魄力、從官場轉戰商場的領導交流,明白了多幹“實事”的重要性。
他還結交了一位蘇聯筆友,對方為他提供國際資訊,幫助他引進外資,讓他的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作家吳世春說:
“你的認知基本上會是你圈子成員的認知平均值,圈層之間的認知差異是很難靠思維能力彌補的。”
和誰在一起,會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主動靠近有實力,有思想,有境界的人,才能由內而外地提升自我。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台詞:
花半秒鍾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他的人生結局。
被固執蒙蔽雙眼,不願接受新觀念,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就會與社會逐漸脫節。
被無知封閉內心,習慣於怨天尤人,不去做任何改變,就會被生活逼到絕境。
隻有主動向外探尋,積極向內思考,才能打破認知牢籠,擁抱星辰大海。
主動開闊視野,終身閱讀學習,你的人生,終究會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