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作者:洞見muye
格,是人格品性;局,是氣度胸襟。
脾氣暴躁的人,氣量狹小,遇事就想立刻反擊回去,因此胸中無法藏大謀。
小事無需大謀,但大事必須氣定神閑,胸藏萬壑,沒有一個好脾氣是做不到的。
用作家何權峰的話講就是:
“氣度變大,抱怨就變少;胸襟變寬,路就變廣;格局夠大,問題就消失不見。”
01
中國有句古話,人微易怒。
越沒本事的人,越愛發脾氣。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控製不住脾氣,往往就是因為格局太小。
媒體人格總有一次陪同老板去見客戶,到了約定時間,大家都到齊了,唯獨不見客戶蹤影。
原來是客戶在停車場停車時,與人起了爭執,耽擱了時間。
當時他把車停在了兩輛車中間,下車時稍有不便,忍不住嘴裏嘟囔了兩句。
沒想到,左邊車上有人,聽到他嘟囔,搖下車窗回懟了兩句。
這下徹底激怒了客戶,兩個男人在停車場罵了好一會,還險些動手。
聽他講完,在場的人都好言相勸,寬慰他消消氣,等客戶氣消了,雙方開始談項目,達成了初步合作的共識。
可到了簽訂合同時,對於一些雙方都可以妥協的條款,客戶卻堅持寸步不讓。
格總前去請示老板,老板聽完以後立馬終止了合作:
“上回吃飯,他停個車都能跟人吵起來,說明格局太小,條款一定不會退讓的。即便這次我們妥協了,以後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小問題也很難跟他商量。”
就這樣,格總所在的公司放棄了合作,客戶選擇了另一家公司。
結果雙方合作沒多久,就因小事而鬧翻的消息在行業內傳開。
格局不夠的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輕易點燃他們的怒火。
胸懷寬廣的人,遇到再大的事都能控製住情緒,更不會為了瑣事而苦惱。
正如餘秋雨所說,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
周國平也曾說過一個現象:成功人士,大都不會在小事上發脾氣。
因為他們的時間都很值錢,和小事糾纏,就意味著會失去更多賺錢的機會。
壓得住脾氣,不過是在理性平衡之後做出的最佳選擇。
02
人常說“格局”,格是人格品性,局是氣度胸襟。
心胸越大,格局越大;格局大了,脾氣自然就小了。
生活中很多人總會因為別人一點小小的過錯,一兩句不中聽的言語,就大動肝火。
而真正大格局的人,有容人的雅量。
曹德旺年輕的時候,走出老家,是被村民們欺淩著打出去的。
但他創業成功後,堅持每年為家鄉投入50萬建祠堂、修路、建養老院,當年打他的人都老了,他也不計前嫌把他們請到養老院安頓下來。
有人心懷愧疚前來道歉,曹德旺淡淡回一句:
“我也感謝你們,沒有你們那幾拳,我不會跑出去,也不會有今天,那我現在就跟你們一樣了。”
莫言在文壇初顯鋒芒時,被評論家王幹不留情麵地批判。
後來,兩人在魯迅文學院偶遇,王幹想起曾經批判莫言的那篇文章,便想著回避一下。
莫言卻主動走過來開口說,你的那篇文章我看過了,寫得挺好。
朋友都說我被批評了,但在我看來,是以表揚為主。
何權峰在《格局》一書裏寫道:
“不管是侮辱、批評、攻擊,或是得失、成敗,對一個心胸開闊、有大器量的人來說,他的內心就像一個大湖,你丟進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會熄滅;你丟進去一包鹽,它很快就會被稀釋。”
誠然如此。沒有人可以屏蔽外界的聲音,也無法避免世間的傷害。
你隻有吞下委屈,才能喂大格局。
當你腹中能撐船,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你的擺渡人。
03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李·羅斯做過一個實驗:
羅斯製作了一塊牌子,上麵寫了一句很尷尬的話:“歡迎來傻瓜餐廳吃飯。”
他向80名大學生征求意見,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這塊牌子在校園裏走動。
結果,那些願意幹這件事的學生,都覺得其他同學也會願意。
而那些不願意這麽做的學生則認為,其他同學肯定也不會這麽做。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喜歡把自己的好惡投射到了別人身上。
一旦發現對方跟自己預想的不一樣,就會非常失望,甚至大動肝火。
然而現實卻是,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理念都不相同,你永遠不可能強求別人跟你理念一致,想法統一。
格局越大,越能尊重不同。
遇到跟自己觀點、喜好完全相悖的人,也能接受與尊重,而不是憤怒與糾纏。
陳獨秀和胡適是一生的摯友,也是終生立場不同的“死黨”。
陳獨秀主張革命,而胡適堅守文化和思想啟蒙的立場。
胡適到上海,借住在亞東圖書館期間,陳獨秀經常前去光顧。
每次兩人見麵,一個講馬克思主義,另一個講實用主義;一個講蘇聯如何如何,另一個講美國如何如何…
盡管兩人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但彼此很少紅過臉。
兩人不僅不生對方的氣,在一方遇到問題時,另一方還會極力提供幫助。
1925年,胡適在給陳獨秀的一封信裏寫道:
“我們兩個老朋友,政治主張上盡管不同,事業上盡管不同,仍不失其為老朋友者,正因為你我腦子背後,多少總還同有一點容忍異己的態度。”
相比於今天互聯網上因為立場不同而破口大罵、宣泄戾氣、非要鬥個你死我活的人,百年前的知識分子,格局要大得多,脾氣也小得多。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國王,遇到這樣一個難題:
牆上有一條線,要求在不碰觸這條線的情況下,如何讓線變得細一點?
國王重金懸賞求解,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依然無人能夠破解。
直到一天,來了一位高僧,高僧在線旁畫了一條粗線,便離開了。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在粗線的對比下,原來的線就顯得更細了。
粗線代表你的格局,細線代表你在生活中遭遇的瑣事與破事。
當你格局大了,情緒就好了,脾氣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