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心經》的來曆

(2008-02-05 20:52:06) 下一個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便是整個佛法總理論成竹在胸的濃縮和概括,佛陀這篇大徹大悟後的偉大處女作和傑出代表作,雖然篇幅短小,但是簡捷凝煉、內容生動、氣度恢宏、包羅萬象。《心經》的總理論講的是一個“空”字,我空萬事空,由悟空生智而達彼。文中還分別闡述了具體空的十八界、十二因緣、四真諦、八正道等原理。特別還為“般若波羅蜜多”這一最高真理找到鐵證而列舉了出來。
  釋迦牟尼佛(駐世於公元前569---485)在大徹大悟前,是印度北方迦毗羅韋國(今尼泊爾與印度交界處)的王太子,名叫悉達多。在兒童時就顯現出與眾不同的極大天賦,生性穎悟而頑皮、甚至有些調皮。他許多言語舉動出人意料,讓大人感到驚奇,除了常常纏著大人要求講故事外,在遊戲中也極富於想象力,往往能獨出心裁、花樣翻新,與他在一起玩耍,人人都會感到很愜意。在淘氣中的太子已顯露出非凡的才華和器宇軒昂的氣概。

  他的另一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同情心,每當看到窮苦乞兒的悲慘情景時,就激動不已、異常同情,有時還把自己佩戴的珠寶送給窮孩子。他思維敏捷,常常提出一些對宇宙和人生的疑問,弄得大人們張口結舌答不上來。小小年紀就善於追求真理,是他與眾不同的又一特點。

  青年時代的悉達多身體健壯、思維睿智,由於他博聞強記、過目不忘、刻苦好學、善於觀察思索而出類拔萃,因而很快成為精通數學、倫理、哲學、天文、武學、文學、藝術、韻律等諸種學問的大行家。他說話有理、辦事有準,特別善於幫助教育小人和惡人,時時處處注意把握和修悟自己,從不刺傷任何人,並常常進入禪定狀態。二十九歲便已開悟,這標明緣法已臻成熟。他意識到,此時此刻正是應該出家專心修行的時候了,便毅然脫離凡俗,走向一無所有的出家苦行道路。

  六年的苦行,悉達多從無數次艱辛挫折中獲得真知和動力,在艱難卓絕的痛苦磨練中,從跌落到苦難最底層的極限處,慢慢摸索沿著道的旋梯攀入地平線,然後再逆流而上將源頭活水引到高山頂峰;在不斷深入開悟、頓悟的前提下,同時為今後光明的未來打下一個全方位、高質量的堅固基礎。六年來,已將心性修得一塵不染,此時已達初級菩薩的悉達多,思想境界日新月異,即將產生更大飛躍質變的時機已成熟。

  公元前534年冬季,35歲的悉達多來到尼連禪河岸邊,在一棵高大的蓽缽羅樹(菩提樹)旁的天然金剛石座上準備禪定,並發誓說:“我今如不證得無上大覺,寧可粉身碎骨決不起座。”這鋼鐵誓言化為能量,震撼著山河、星係、宇宙!在入定的第一個七天七夜中,便戰勝了心靈深處各種惡魔的幹擾而達徹悟,恢複了自己本來的功能。此時已成佛陀的悉達多,周身能量奔湧,將以往集累的種種特大智慧,與宇宙總體能量連在一起並急劇升華,欲罷不能、身不由已地進入更高層的寂靜狀態,進入最深層的三般若境地(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和文字般若),在忘我地、與天地融為一體地禪定中,又經厲了三七二十一天美好聖潔、深化體悟的時光,終於達到修煉至極的境界——大徹大悟。如今這位釋迦族青年自然而然地成為釋迦牟尼佛。此時佛陀的認知能力恰與宇宙的本源規律——道,完全吻合在一起。這便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無師自通、以悟為師、最高人天師、偉大佛祖的誕生過程。
  接著,佛陀再經曆三七二十一天的佛法玩味、條理化的總結過程,便將宇宙人生的源始、終極真理搞得清清楚楚,從此圓滿地實現了自己的宏大諾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便是整個佛法總理論成竹在胸的濃縮和概括,佛陀這篇大徹大悟後的偉大處女作和傑出代表作,雖然篇幅短小,但是簡捷凝煉、內容生動、氣度恢宏、包羅萬象。《心經》的總理論講的是一個“空”字,我空萬事空,由悟空生智而達彼。文中還分別闡述了具體空的十八界、十二因緣、四真諦、八正道等原理。特別還為“般若波羅蜜多”這一最高真理找到鐵證而列舉了出來。

  臘月初八出定的佛陀(臘月初八也是人類最偉大的紀念日之一),首先慈悲了為自己義務當護法的一群男女兒童;然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鹿野苑找自己的隨從,即橋陳如等五個弟子,找到後為他們摩頂受記、傳授九轉丹禪坐功、說法開示,使他們懂得修煉正道的原理:即一味地追求六欲是卑劣的,而一味地追求苦修自身對證悟聖道也是有害的,應該走中觀之道,側重悟道悟空和修心養性;苦修苦行隻是修煉的重要內容之一。接著,采用現身說法的方式,生動地闡述了緣起法、因果論、八正道等理論,並出口成章地傳授了《心經》,為了使比丘們能真正達到理解,前後共講法三次,這就是載入世間佛教史冊中著名的初轉法輪和三轉法輪。

  《心經》朗朗上口、易於背誦,佛陀的這五個弟子成為宇宙間最先被大徹大悟的最高聖哲釋迦牟尼佛度化,並最先將佛家最高經典《心經》背誦下來又傳播開去的人,這便是《心經》神奇的來曆。《心經》本是:佛學縮影、智慧源泉、宇宙真理、人生指南。而佛學是釋迦牟尼佛,將全人類的智慧加以總結、升華的最高結晶。

  在佛陀後來的千萬個弟子中,幾乎人人都能背誦、講解和去實行這部《心經》。佛陀親手培育出的菩薩、羅漢無其數。兩千五百多年來代代相傳,能背誦和熟讀《心經》的人計算起來約有百億多人次。這也是《心經》能一字不差地、準確流傳下來的獨特緣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