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旅行家

走遍世界,浪跡天涯,尋找冬天之美
正文

《縱橫西藏八萬裏》:從日喀則走進喜馬拉雅之三:走向絨布冰川

(2007-03-01 13:00:58) 下一個
3.走向絨布冰川
過了拉孜,318國道與219國道相會,219線繼續向西北往阿裏、新疆方向,而318線則向左往西南方向進入了喜馬拉雅高地。
過了拉孜往南,一直到聶拉木之前,318公路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中嘉錯拉山口海拔5220米,進入定日境內有一條左轉的公路,直通珠峰大本營,去珠峰必經達吾拉山口,在海拔5000米的達吾拉山口觀景台,你一眼可以看到由東至西突兀聳起的四座高峰,依次是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516米),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10米)。
越過達吾拉山口繼續往珠峰腹地進發不到兩小時就可以到達珠峰腳下的號稱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絨布寺。
絨布冰川,這個至今讓我想起來仍然覺得寒意十足的名字,絕不單單隻是攀登珠峰的前奏,更不單單隻是一座座高達30米的冰塔林。他對於我,有著特殊的意義——步行進入珠峰深處去拍攝絨布冰川,是到目前為止我這一生中最危險、最艱苦的一次曆程。
絨布冰川,之所以叫絨布冰川,有史料記載是因為50多年前這個源於珠峰的冰川距絨布寺隻有300米,當年它的前端直抵今天的珠峰大本營外麵約8公裏處,我不知道這個資料是記錄的筆誤還是冰川真的延伸到了大本營以外8公裏的絨布寺腳下了,但是在不久前的幾十年絨布冰川至少比現在要向前(即向大本營的方向)要延伸5公裏,也就是說如果幾十年前你來這裏,在大本營就可以直接摸到冰川,但是現在由於天氣的變暖冰雪的融化以及山體的滑坡,冰川在不斷地融化,山體滑坡滾下的大量的沙石已經完全覆蓋了冰川,我看到足有5公裏長數百米寬的冰塔林,在沙石和塵土的覆蓋下不斷地融化著,我不知道再過幾十年或數百年,還有沒有珠峰腳下的絨布冰川了。
我一邊這樣想一邊感慨:世界上哪有所謂的不變,珠峰每年都在長高,冰川每天都在融化,事物些微的變化都在一筆筆改寫著曆史。在我好幾次進藏的經曆中,都因為別人說絨布冰川的艱險而放棄了對它的探索。但是,一切都是不能改變的嗎?冰川都在變化,我也能。
進入絨布冰川的前夜是2004年的6月2日,那夜我住在珠峰大本營。夜裏我在那海拔5500米的高地帳篷中醒來,每次醒來我都走出帳篷去看珠峰——我相信,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絕對是奢侈的經曆。夜間的珠峰和白天完全不一樣,清朗的星空下她如一尊坐佛,頭頂一輪圓月,安靜聖潔的力量震撼人心。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覺得一切困難和可能的危險都不重要了,我必須帶著我的相機走入絨布冰川,拚死也要一搏。
第二天一早我就出發了,這一上路,就知道了,那些困難和危險都比傳言中的要嚴峻得多:沒有路,我隻能在大大小小的亂石縫中尋覓著那些登山者的足跡。在做這種攀援和尋覓的同時還在完成從5500米到6000米海拔的提升——稍不留心就會休克,在這種沒有醫護人員和急救措施的環境下,休克就是死亡。
但我沒有更不想放棄,當我走完了大約1/3的路程時已經看到了那晶瑩剔透的冰塔林時,一條湍急的溝澗擋住了去路,溝寬約百米,溝的兩旁是喜馬拉雅砂石組成的10米高的懸崖絕壁,在溝底的卵石間奪路而逃的是冰山上剛剛融化的冰水,濺在身上寒冷刺骨。
怎麽辦?
先下去,我順著絕壁連滾帶爬地滑到了溝底,這並不難,然後順著水流試圖找到可以通過的地方,數小時數公裏,在巨大的石塊間我終於找到了一個水麵大約3米來寬的地方,利用水流中我拋過去的一塊石頭,我完成連續跳過兩個一米多寬的激流的動作,越過了水流。
現在想想真是後怕:55歲的我,身上還背著器材,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起跳,所有的石頭上都結著冰棱,稍一失足就會落入激流,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好在,跳越完成得比我想像得要順利。
最難的是攀登對岸的絕壁,要說攀岩難,那此攀岩還要難,我幾次就要登頂卻又因一塊抓住的石頭鬆動又摔了下來,6000多米啊,幾上幾下,還背著設備……
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冰川。冰川究竟有沒有辜負我這一行的辛苦?冰川高達20多米,晶瑩剔透,最可惜的是我拍這張片子時沒有人能當參照物,我想當時如果有一個穿紅衣服的女孩往冰川前一站,那會更加漂亮。得此壯景,我已經是此生無憾。
當我完成了絨布冰川的拍攝再翻過那條令人生畏的溝澗回到大本營時已經是13個小時過去了,我走了近30公裏的路,到了帳篷我完全筋疲力盡。但我還是堅持吃幹肉,喝酥油茶,上汽車連夜下山,當我到達拉孜縣城時已經是深夜3點了。
這段路,我終生難忘。

5000米以上的五彩經幡:



山魂:



夕陽月色:



雪域草甸:



天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