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旅行家

走遍世界,浪跡天涯,尋找冬天之美
正文

《縱橫西藏八萬裏》:那曲-壯麗的藏北之三

(2007-03-30 17:42:26) 下一個
3、格拉丹東的孩子
西藏安多縣雁石坪鎮格拉丹東二村33號。
這是一個讓我畢生難忘的藏民之家。
我曾在這裏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夜晚,和一些特別的人。
那是2004年3月27日。
早上8點我從那曲出發,目的地就是長江源頭――格拉丹東。
10點到安多縣,找了一位能說漢話的向導西布,他是養路段的退休幹部,對格拉丹東很熟悉。
當晚我們就住在格拉丹東的腳下,西藏安多縣雁石坪鎮格拉丹東二村33號,藏族牧民圖丁老人家裏。這裏是長江的源頭,是絕對的淨土,在來此的路上你會看到如藏羚類的各種動物,還有雪山、草地和一條條流入長江的水曲,但來此不容易,不僅僅是海拔高,更重要的是路難走,如果你的車況不過硬,如果你沒有向導最好不要冒然進入。
圖丁老人今年68歲了,家裏有五口人,妻子、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老人家養了近百頭犛牛,數百隻羊是很富有的,但是家裏十分簡陋,房子是土牆、土頂而且矮小,內外沒有任何粉刷,兩麵牆下用土砌了三個“床”,白天是座位,晚上是床,有床的牆上釘了一塊布,正麵的牆下堆放著被和糧食,家裏五口人,晚上三個人睡在床上,兩個人睡在地下,那天我們去了,床全都讓給了我們,圖丁夫婦和三個孩子全都睡在地上,地下鋪一張羊皮再墊一床被子,然後脫去藏袍,便以藏袍當被席地而睡。
家中位子最突出的是屋裏的一個牛糞爐子,放在房子的正當中,所有的人都圍爐而坐,我們到老人家時,家中隻有老倆口,太陽落山時,牛群、羊群都回來了,老人的孩子也回到了家,坐在了爐前,這裏的人吃飯更簡單:酥油茶,糌粑和肉,不做飯,酥油茶隨喝隨打,爐子上茶是不斷的,粘粑就是炒好的青稞麵粉,食用時放些酥油茶用手邊拌邊吃,肉是天天都有,大塊的羊肉放在鍋裏煮,5000多米的高原肉是煮不熟的,煮了幾開半生不熟就可以每人拿一塊用隨身的藏刀吃了,其實肉是為我們而煮的,平時他們都是吃生肉,他們不知道我也已經算是吃慣了生肉的人了。圖丁老人的牙掉了許多,但仍是吃得津津有味,牆邊還靠了一個放了許久剝了皮的犛牛腿,那也是他們的主食。
圖丁家的一個約莫6歲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有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透著可愛與聰明。他顯然對我這個生人很好奇,對我和他截然不同的穿著、語言充滿了疑問。我的相機在他的眼裏也變成了奇怪的家夥,他顯然很怯生,並沒有向我發問,隻是用那迷惑而又天真的眼神望著我,仿佛看一個天外來客。
事實上我對於他,的確是個天外來客。其實下了青藏線向西向北就幾乎都是無人區了,到這裏是從青藏線上雁石坪以南15公裏地方的一條季節性鄉村路向西方向85公裏,在地圖上這裏表示為青海省而實際上是屬西藏安多縣行政管轄,這裏居住的都是藏族牧民,且住戶極為稀少。
他也許從未見過和自己、家人不一樣的人。
他穿著和所有的藏族小孩沒有什麽兩樣,隻是完全沒有上學的概念,他讓我想起我兒子象他這麽大的時候,我忍不住走近他:“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叔叔去上學?”他不說話,隻是瞪著我。那眼神純淨透徹,象冰川下的溪流,讓人心疼。
“他去上學,犛牛誰放?”向導西布代他回答了我的問題。
是啊。環境,任何真理,都隻在合適的環境中才有意義。
在這廖無人煙的高原,犛牛就是活下去的基礎。
其餘任何事情,離開這一點就毫無意義。
但在我眼裏,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理所應當地有更幸福的權力。
但是,什麽是幸福?統一這個認識不知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
我知道,這個孩子變成圖丁老人在他們看來未必不幸福,可我還是忍不住遺憾。
“他上學,犛牛誰放?”我又聯想到,他們都上學了還有犛牛嗎?他們都進城了誰務農呢?我想不明白了……
我又回到了我的鏡頭後麵,把鏡頭對準了那孩子,我無法說出什麽理由,也許這個格拉丹東的孩子,能讓我將這種遺憾定格,讓所有的人珍惜已經得到的幸福。
或許,隻是因為由這孩子產生了我要拍他的衝動。
照片出來後,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喜歡這張照片,也無一例外地喜歡這個孩子。
是的,時隔近半年,我再拿起這張照片,他眼神裏的未知和探尋仍然讓我心疼,那蒙昧善良的神情已經如此清晰地刻在他稚嫩的小臉上,讓人禁不住歎息。
我用鏡頭記下了他,就像他用天真震撼了我。
我在照片上寫下那個和他共處的夜晚,2004年3月28日。

格拉丹東主峰



長江源頭格拉丹東全圖



生活格拉丹東的孩子



在格拉丹東望慕歸



格拉丹東的牧人



格拉丹東的牧人2



格拉丹東的小羊圈



藏北韻



措勤縣城全景



山紋



高原女人



高原紅雲



高原紅雲2



藏北色林錯



藏北火燒雲



藏北神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