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西藏八萬裏》:山南—藏文化的發源地之二:昌珠寺與文成公主
(2007-03-28 15:10:56)
下一個
2.昌珠寺與文成公主
從澤當繞過雅魯藏布江向西就是西藏曆史上的第一個佛教寺院—桑耶寺。桑耶寺位於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黑布日山腳,始建於公元763年,建成於775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
緊靠澤當鎮南麵的昌珠寺也是一座聲名顯赫的寺院,該寺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與鬆讚幹布聯姻時修建的,最初的規模較小。公元1351年,乃東貢馬司徒菩提幢對昌珠寺進行了擴建,增添了許多佛堂;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時期又進行了修葺,加蓋了大殿金頂,增建了措欽大殿的門樓和南側的桑阿頗章;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也進行了擴建,麵積達4667平方米,擁有21個拉康和轉經回廊,屋頂飾以富麗堂皇、熠熠生輝白金頂,更是顯得非同凡響。
寺中現存有一副珍貴的珍珠唐卡,屬曆史珍品,整個唐卡長2米,寬1.2米,共耗珍珠26兩,計29026顆,鑲嵌鑽石1顆,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紫寶石0.55兩,綠鬆石185粒,珊瑚1997顆,黃金15.5克。僅唐卡上的觀音佛像就用小珍珠29927顆鑲嵌而成,有紅、黃、綠、黑、白等幾種色彩,周圍還有祥雲、鮮花、飛鳥、花瓣。這幅唐卡是在元末明初,即帕木竹巴王朝時期,由乃東王後出資製作的觀世音菩薩休憩圖,是獻給孜措巴寺供養的一件珍貴圖卷。
昌珠寺流傳了很多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相傳文成公主在昌珠寺時有一天外出遊玩,不慎掉進了附近的雅隆江裏,隨行的侍女都不會遊泳,正在著急,巧遇一個叫格桑卓瑪的村女到河邊來背水,見狀趕緊跳到江水中,救起了公主,從此二人結為姐妹。公主教格桑卓瑪紡紗、織布、讀書、識字;格桑卓瑪教公主釀酒、打茶。鬆讚幹布遷都到拉薩之後,不忘雅隆之本,還經常和文成公主一起回澤當,住在昌珠寺,所以昌珠寺亦有“冬宮”之稱。寺院周圍的柳樹,說是文成公主親手種植;大殿西南角有一立柱型的土灶,上麵還放置一個盆型陶器,傳說為文成公主當年所用之物。當地的藏族群眾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文成公主的芳名聯係在一起。磨糌粑的水磨是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邦典”的編織手藝是文成公主親手教的,老銅匠精湛的技藝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匠人傳的。在一首民歌中這樣唱道:“青春俊俏的姑娘,被打扮得像一朵奇葩,帶來寶石的人啊,是阿姐嘉薩(漢妃大姐的意思)。”這一切都說明,西藏人民非常珍惜漢藏之間的珍貴情意。
昌珠寺,作為山南地區“三聖寺”之第一,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香客絡繹不絕前來轉經朝佛。五世達賴以後的曆世達賴每年都要定期來此添香禮佛,可見其不凡的地位。
昌珠寺,這座和文成公主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寺廟,表達得也許不完全是佛教的信仰,還有藏民樸素的情感。幾乎所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裏都有文成公主這樣的女性形象的存在,她們善良、智慧、仁慈,並且毫無例外地美麗非凡。她們寄予了普通民眾對於美好事物的一切向往,當然也包括對生活的禮讚,對未來的憧憬。
女性,引領人類向前走。
恰恰不是史書裏的高歌猛進,也不是一望無際的戰亂與蠻荒,真正的曆史是恬靜如女性的胸懷,扶危攜弱,修養生息。
文成公主和“卓瑪”,是藏民的姐妹和母親的化身。
是這塊神奇高原上的心靈庇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