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記著名畫家、教育家楊建侯教授》

(2004-03-21 22:29:21) 下一個
《鼓樓文史》(第五輯)1993-12鼓樓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刊畫 《梅花香自苦寒來》(新四軍紀念館成立之慶)乙醜春月1985 P2 特寫 《記著名畫家、教育家楊建侯教授》孫元亮 P11-17; 特寫 《記楊建侯教授》蘇茂邦 P18-19;
記著名畫家、教育家楊建侯教授 孫元亮 十年浩劫中。我有幸投師著名畫家、教育家、南師大教授楊建侯門下。由於我們兩家相距不過百米,我經常去楊老家請教問題。楊老的為人治學對我的人生道路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二十多年過去了,撫今思昔,許多往事曆曆在目,使我終身難忘。 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勤奮、刻苦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意誌,在楊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我向楊老學畫之初,文革尚未結束,由於長期的政治迫害,使楊老心情十分壓抑。就是在這種惡劣環境裏,他老人家還是每天堅持動筆作畫、練字,和來訪者侃侃而談,切磋書畫,生活內容仍是充實的。 有兩件事給我印象尤其深刻,每逢天氣寒冷,楊老的氣管炎就要複發,嚴重時隻得臥床休息。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一個冬天,黨中央決定舉辦全國“雙慶”美展。楊老當時正因氣管炎臥病在床,由於稿件要得很急,他叫我幫他磨墨理紙,自己不顧正在發燒的病體從床上爬起來,作了《春滿人間》的大幅紅梅國畫。這幅畫在全國美展中被放在顯著位置,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它準確地表達了當時億萬人民群眾的喜悅之情。這幅畫先由文化部收藏,後來贈送給了聯合國。 國慶卅周年前夕,楊老和譚勇老師決定合作工筆花鳥畫《普天同慶》。這幅畫篇幅巨大、構圖繁雜。當時正是南京地盛夏。氣溫高達三十七、八度。這樣大的畫在家裏無法鋪開,楊老就借省軍區政治部一間寬敞的房間作畫室。每天早出晚歸,十分辛苦。高溫和勞累使七十高齡的楊老病倒了,並且還發著燒。我們勸他休息,他堅持不肯。我隻好每天用自行車把他推去、送回,每當他實在畫不動時,就在躺椅上休息一會,然後繼續工作。中午,部隊食堂的飯菜他吃不下。就以一杯麥乳精作午餐。在那些日子裏,我這個當助手的都感到吃不消,何況楊老呢?由於擔心楊老的身體可能支持不下去,我們總勸他搞不動就算了。而楊老硬是以其堅強的毅力和譚老師一道勝利完成了任務,使這幅畫如期參加了國慶卅周年省美展。 通過和楊老的長期接觸,我總覺得在楊老瘦弱的身軀裏,蘊藏著一種超乎常人的精神力量,在他麵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究竟從哪裏來的?人們常說楊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我想這大概就是楊老那無窮力量的源泉吧! 由於楊老的勤奮和刻苦,幾十年來他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長期的藝術實踐和教育實踐,使他對東西方藝術均有很深的造詣,作為他的學生,我覺得聽楊老談藝術簡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他那獨具慧眼的見解,充滿了辯證法,令人不得不歎服。 例如談素描教學時,他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是人們往往不知道素描也會是危險的、害人的。第一句話肯定素描的重要性,後一句話又指出素描是危險的,這是矛盾的嗎?不!一點也不用奇怪,不是有人素描畫得很好,但不會創作嗎?這就是素描害人不會造型的例子,因為有些人隻知道為素描而素描,不搞創作的緣故。素描是造型的基礎,是必要的,但要看怎樣搞才能適應繪畫的需要,雕塑家所需要的素描不同於國畫家需要的素描,也不同於工藝美術家所需要的素描……所謂素描她的要求是有區別的,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作畫要不斷改進,當你畫的已經不錯還想要提高,楊老會說:“你每一張畫都畫得很好,不會失敗了,但是我希望你先失敗十張。失敗十張就說明你在找新法子,因為老法子是不會失敗的,這就是鄭板橋所說的‘熟中見生’。你熟了一定要求生,達到熟能生巧,生而再熟,熟中不見生就停止了,生而不熟還未到功夫,它是一層層螺旋式的上升,能做到這—點就能逐漸提高,逐漸深入了。” 在談到如何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關係時,楊老說:“老畫家傳統功力強要把重點放在創新上,青年畫家則應多向傳統學習,隻有學好傳統才談得上創新。”他認為:“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而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楊老這種充滿辯證法的藝術見解,在平時談話中比比皆是。正因為楊老是從哲學的高度來指導藝術實踐和教育的,所以他不論畫中國畫還是畫西畫,不論是搞鴻篇巨作、還是畫冊頁小品,都顯得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他從放長達半個多世紀,桃李滿天下,其中有飲譽海內外的著名畫家,有美術界的領導骨幹,更多的則是在美術園地辛勤耕耘的園丁。 楊老不僅畫品為人們稱讚,人品更是得到大家的敬仰。他牢記先師徐悲鴻先生“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的教導,在57年以後風風雨雨的二十年中,他表現得剛直不阿。楊老平時和我們交談中的許多真知灼見,逐漸被後來曆史的發展所證實。 疾風知勁草,正是在那人妖顛倒、是非混淆的歲月裏,楊老以他清醒的頭腦和一身傲骨,證實他不愧是一位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 楊老雖然在畫壇上久負盛名,但是一直非常謙虛。他作畫反對粗製濫造,我看過他很多作品的創作全過程,他搞創作不僅自己反複推敲,幾易其稿,還經常請家人和我們學生,甚至於小朋友對他的作品提意見。我們總是敢幹向他把自己的看法全部講出來,有時楊老就是根據我們的意見進行修改的。他從來沒有因為我們提了意見而有過什麽不愉快。楊老身體力行,正如他教誨我們的:“人家恭維我們容易,批評我們難,批評者常常是冒風險的,凡是對我的批評都是可貴的,我們都應該表示感謝。一個人的經驗是有限的,虛心求教是學者的態度。拒絕別人的意見就是自滿,自滿等於自殺。” 楊老一貫以善良之心待人。對朋友在事業上的成就,他總是給予介紹和推薦。老畫家李味青開個人畫展,楊老親自向《江蘇畫刊》介紹其生活經曆和為藝術精心鍛煉的精神,要他們前來拍畫采用。為此還寫了條子要我送給李老表示祝賀。對同窗好友趙良翰先生藝術上的成就,楊老十分推崇,評價很高,一有機會就向有關方商介紹。趙老病逝後,追悼會開得很隆重,同時舉行了遺作觀摩以弘揚趙老的藝術成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楊老常說:“一個人在社會上要靠朋友推薦,如果朋友有才不能為人所知,是朋友的過失。”楊老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由於楊老主張“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容人”。因而楊老能團結美術界各方麵的人士,受到大家愛戴。 我從楊老的言傳身教中懂得了,要想學好畫,必須要學會做人。楊老的思想品質對我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楊老對我在繪畫學習上的指導是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我開始向楊老學畫時,楊老根據當時我的繪畫基礎,要我主要抓住兩點,一是深入生活大量畫速寫,二是練習搞創作。這種抓形和創作同時進行的訓練方法使我進步很快。兩年後我的人物畫創作就參加了市美展。我後來改學花鳥畫,楊老不囿門戶之見,介紹我向著名花鳥畫家趙良翰老師學習,使我在花鳥畫學習上得益非淺。由於我是業餘學畫,到了一定階段要再提高就比較困難,楊老這時強調院校係統學習的重要性,要我尋找機會全麵深造,後來楊老介紹我到市教育學院藝術科學習。 平時我拿畫請楊老指點,他每次都能找出我畫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下階段努力的方向。當我的畫有了進步,應酬畫增多時,楊老又及時向我指出過多畫應酬畫的弊病。他說:“應酬畫中許多是簡單地重複,使你的水平在原地踏步,而且養成不動腦筋的壞習慣,一動筆就是那幾下子。不過畫本來是要給人家欣賞的,如果人家真喜歡你的畫,必要的應酬也是免不了的,分寸要靠自己掌握。” 當楊老看我學畫時間較長,有了較好的基礎後,又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現在正年輕,要抓緊時間搞一點大作品,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使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的丈二匹工筆畫《群雁來歸》就是四十歲畫的。《南京解放》那幅油畫是四十七歲畫的。一般說來過了五十以後再搞鴻篇巨作,精力無疑就差了,這是生理上的問題。聽了楊老的指點,我從寫生、查找資料、構思、構圖,化了七年時間完成了一幅長達十八米的反映明清時期秦淮風貌的大型曆史風俗畫卷《秦淮勝跡圖》。這幅畫內容複雜。僅各式人物就有一千八百多人,這幅畫的工程是如此巨大,我又缺乏搞大作品的經驗,沒有楊老做我的後盾,我的困難會更大。這幅畫九易其稿,每當我在創作中遇到難題,都及時得到楊老的指點,使我能夠逐漸深入進行下去。幾年來積有畫稿四五百米之多、工作量之大一般人很難想象。我曾向楊老流露過:“搞這樣大的工程太艱苦了”的想法,楊老對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前人嘛,過去講人上人是壓在別人頭上不好,但要爭取做人前人,做一個走在社會前麵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要自討苦吃,一人不吃大苦怎麽能有成就呢?你搞的《秦淮勝跡圖》不是象過去作一般的畫,你是一個人在辦研究院,在全麵係統深入地研究中國畫,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東西,所以你到外麵寫生用毛筆畫得很好,因為其中很多問題你在搞這張長卷時已經解決了。你創作的《秦淮勝跡圖》要在不斷修改中提高,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象這樣的作品代表了作者的生命、思想、技能,這是代表你一輩子全貌的作品。曆代名家傳世之作也隻是一兩張作品,所以你要慎重,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急於結束。”我遵從楊老的教導,目前正在再一次修改這幅長卷,以期用最好的成績向南京人民匯報。 楊老教了一輩子的書,對教育十分熱愛,因為我也是教師,他有一次和我談起教和學的關係。他說:“教學關係是愛與敬的關係,你抱著對學生的愛心去教,才能教好學生;學生心裏感激你,才能尊教你。而作為一個教師,必須能說能寫、能做、做到一專多能。你不努力學習,拿什麽教學生呢?既要教就要學,越是教得好,越是學得好,就能做到教學、創作兩豐收。這樣從愛出發,教學關係就成了良性循環,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青出於蘭而勝於蘭,時代也就向前發展了。” 楊老說:“我主張以愛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是對國家負責。我們創作再好,隻有一個腦袋兩隻手,教好學生就會有千百個腦袋千百雙手,為國家多作貢獻。這是我們當教師的最大快慰。” 楊老平時生活簡樸,淡於名利,但是他幾十年來在藝術園地裏的辛勤勞動,得到了社會的尊敬。江蘇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分別為他拍攝了專題片。當他八十壽辰時,省文化廳、省美協、南師大、省美術館聯合為他舉行了大型個人畫展,出版了《楊建侯教授八十壽辰從藝六十周年紀念文集》。江蘇出版社和香港出版社將分別為他出版畫集。 老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楊老現在雖已八十三歲高齡,芬芳桃李滿天下,然而他還在工作,還在繼續為黨的教育事業和藝術創作園地裏澆灌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記楊建侯教授》 P18~19 蘇茂邦 南京肺範大孛美術係楊建侯教授,又名讚楠,江蘇無錫人,1935年準並於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孛院藝術專修科,是我們中大的老學長。楊夫人蔣秀珊和我愛人尤瑛是在重慶沙坪壩同年畢業的中大校友,抗戰期間在中央大學就認識了。解放初,我和尤瑛自昆明到南京,住三牌樓回龍橋,有幸與楊老、蔣老寓所近在咫尺,時常往來,更為親密。 1987年,我應幾位熟愛京刷的老友之托,籌備組織成立江蘇省老年京劇研究會,當選為會民,在江蘇省政協大劄堂舉行成立大會,發柬邀清楊建侯、蔣秀珊夫婦參加成立大會,因他夫婦也愛好京戲。旋接掛號信,是楊老於百忙中給贈雄鷹一幅,題《遠矚》以祝賀江蘇省老年京劇會成立,因楊老另有邀請不克赴會故也。即此,可覘楊老對友人厚道熱情。當小兒蘇昆生與宋秀琴媳結婚時,楊老特為繪製成《荷花》國畫巨幅贈賀,深可感也! 1958年我被劃右,人獄,再三遷徙旁改,二十多年。1979年改正,落實政策,仍回原校教美術溧.在校舉行回憶畫展。此時其他親友多已見棄絕交,楊老尚敢為我的畫展撰文送《南京日很》,使我十分欽敬,感激不已。 楊老的國畫傑《風雪群雁》出版,古色古香,韻味雋永,頗饒宋人意趣。我們多次看楊老創作大幅油畫《家庭訪問》,其中人物的造型,老師和學生、家長們的內心表情,以及構圖、設色,莫不反複推敲,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其勤奮求索,堅持創新,值得孛習。 楊老著《鋼筆畫法》、《寫意花鳥畫技法》及編寫教案,時常到我處收集教材、範畫,研究題款書法。修老創作巨幅國畫《長江沉排工程》完成時,請我題隸書標題,及行書跋語落款。楊老創作此畫時,無數晝夜在長江邊,即今之南京下關長江大橋,體驗生活,深入觀察,寫生所得素材,累案盈篋。定稿後仍千斟萬酌,修改潤色。以國畫生宣紙,表現新興的巨大工程,千百人施工操作的宏偉場景,實不容易!楊老苦心孤詣,繪形繪色,艱苦卓絕,製成巨幅,美術出版社多次來拍照、出版,傳為藝壇佳話。時過境遷,已越四十餘載。1993年,我在故鄉昆明,聞楊老仙逝,特追思往日情景,書此遙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