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畫家楊建侯教授》

(2004-03-21 22:14:49) 下一個
H.K.文匯報1981年06月06日第14版〈中國書畫33期〉亞明主編 特寫 《畫家楊建侯教授》左莊偉撰文; 刊照 (半身像); 刊畫 《鬆鷹圖》(己未)、 刊畫 《墨竹》、 刊畫 《群雁來歸》、 刊畫 《梅花》(庚申夏XX同誌屬)、 刊畫 《荷》(庚申春月)、 刊畫 《柏鹿圖》。
全文已錄在《紀念楊建侯教授文紮拾遺》—一—6 6 《畫家楊建侯教授》左莊偉 H.K.文匯報1981年06月06日   楊建侯教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畫家,曾以油畫《南京解放》、《教師家庭訪問》;中國畫《群雁來歸》、《春滿人間》等作品稱譽畫壇。四十餘年來先生先後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等院校藝術係科任教。現為南京師範學院美術係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聯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早在二十年代,楊建侯先生就顯露了卓越的藝術才能。曾主持過故鄉無錫的“白浪畫會”,積極從事藝術活動。嗣入中央大學藝術係研習,深入於當代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之門,奠定了深厚的中西繪畫基礎。對素描、油畫、國畫筆墨造詣,無不精湛。在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探索方麵,無論人物、山水、花鳥,先生也都有其獨到之處。   建侯先生一貫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他認為在美術創作中,思想、生活、技能三者必須統一。作為美術品來說,應該是闊大的襟懷,豐富的生活和精湛的技巧三者相融合的結晶。清代的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作畫也正是如此。它是“借物抒情”的珍品,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客觀事物有深切感受的反映。清代畫家笪重光說:“人非其人,畫難為畫。”人品第一,也正是這個道理。這些都是精辟的藝論總結,而在建侯先生的藝術實踐中,則是身體力行,始終不渝的。   先生的花鳥畫《群雁來歸》,是在五十年代初製作的。當時雄雞一唱萬象昭蘇。社會賢達紛紛從四麵八方雲集首都,參加中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老畫家半生飽受了舊社會的折磨、苦難。現在目睹春回大地,換了人間,展望祖國未來,前程如錦。對其景其情的目擊身受,自然格外深切。也正是他具有清人況蕙風所說的一種“弗克自己”之情,所以運用了他的扛鼎櫞筆創製了這幅巨作《群雁來歸》。生動地描繪了群雁回翔、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緊密團結;氣勢磅礴具有不可阻擋的力量,顯示了偉大民族的精神氣質。先生的另一幅代表作是在打倒“四人幫”以後創作的《春滿人間》。畫麵上展示的是盛開的紅梅,色澤古豔,生意盎然,老幹新枝,心花怒放。在一派朝輝奪目的照耀下,花枝爛漫,播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恰可說又是一件罕見的佳作。   先生無論是大型人物題材畫,還是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的抒情小品,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精神,這是繼承了優秀的民族藝術傳統,吸收了西洋繪畫中的科學性,運用了他熟練的技巧充沛地表達了自己思想感情的產物。   建侯先生對於自己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總是十分謙虛地歸於乃師徐悲鴻先生的教育和影響。但先生本身多年“師造化”的藝術實踐經驗,多方麵的修養所形成的高尚品格和勤奮刻苦的治學精神,不能不是他取得藝術上成功的關鍵。先生酷愛藝術,在藝術道路上“艱苦精進”,半個世紀如一日地從事辛勤的藝術勞動,有時竟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年輕時在杭州寫生,車行途中,因醉心於窗外美景、情不自禁地躍車受傷。有一次在皖南山區為取斷橋入畫,不知不覺地深涉齊膝水中。這種專心致誌的忘我勞動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不勝枚舉。   去年暑天,年逾七旬的楊老還出發赴西南一帶寫生,經曆半個中國。有人勸他說,天氣這麽熱,應該先到北方去。他卻相反地堅持南國之行。他說,暑天南行才能畫出南方的亞熱帶風貌,冬天去北方才可描繪出寒冷的特點。從藝術工作出發,不圖舒服。楊老的這類獻身藝術的精神是多麽的難能可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