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畫壇貫正氣 桃李滿門牆》

(2004-03-21 22:01:31) 下一個
《鎮江日報》1985年11月02日第三版 特寫 《畫壇貫正氣 桃李滿門牆》訪著名畫家、南師大教授楊建侯 雨佳
在丹陽新建成的“鳳亭”裏,我見到一位身幹佝僂、鬢發半白的老人。他仰望“呂鳳子紀念室”匾額,目光凝重,久久不願離去。這張清臒而又使人感到執著的臉龐似乎在哪裏見過!對了,他不是南京師範大學美術係教授、前不久中央電視台播放的人物傳記《在潤澤的土地上》的主人公楊建侯嗎?!頓時,我眼前迭映出《解放南京》、《上海第三次工人起義》等馳名全國的巨幅油畫,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趁楊老蹣跚回返之時,我上前扶住了他,並開始了我的采訪。 楊老年逾古稀,看上去性格孤癖,但談興一起,卻思路敏捷,濤濤不絕。尤其是講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徐悲鴻、呂鳳子,更是感觸動情。他首先向我介紹了一段傳奇式的拜師經曆:楊老出身於無錫郊區荷葉村,跟著當木匠的父親吃“百家飯”長大。也許是受了魯班傳人的點化,他從小對線條、造型發生了興趣,繼而迷上了畫畫。二十歲那年,他拿著一張自畫像居然闖到南京徐悲鴻家中求教。徐悲鴻透過那張並不高明的作品,看到了他的聰穎、敏慧,於是,“不速之客”被破格收為中央大學美術係的旁聽生。“鄉巴佬”跨進高等學府,引來不少紈絝子弟的白眼、歧視。楊建侯沒有自卑,發奮攻讀。晚上,他常執拗地地用繩子把自己的腳綁在凳子上,強迫自己通宵不眠,讀書練筆。一年之後,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正式考取了這所大學,並成了徐悲鴻的得意門生。這在當時,全校師生傳為美談。後來,他有幸結識了當時在中央大學任教的呂鳳子先生。他不僅敬佩鳳先生富有內涵修養的國畫技藝、待學生如父子的感人之情,更欣賞鳳先生凜然正氣,一身傲骨。回憶到這裏,楊老燃起一根香煙,激動地站起來舉例為證:鳳先生的仕女畫的絕妙,軍閥孫傳芳慕名出兩百元請他畫一張,鳳先生沒有肯畫,孫又拿出一千塊銀元派人送去,鳳先生又拂袖回絕。“千金難買畫上女”,孫傳芳遭此奚落後派人找他麻煩,鳳先生幹脆離開了南京。呂鳳子重畫品更重人品的精神成了楊建侯日後從藝、為師、做人的楷模。 楊建侯中、西畫皆通,尤以油畫擅長。他銘記老師“多想少畫”的教誨,注重研究自然的客觀規律性,從而把自己熾熱的思想感情,用特有風格的筆墨表達出來。因此,楊教授一生不濫作畫,所作多為精品。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前,楊建侯心潮澎湃,晝夜難眠,揮毫作出《群雁來歸》的巨幅國畫。他妙筆傳神,千姿百態的隻隻大雁,鼓翼南飛,生動地體現了春回日暖,萬象更新,各界民主人士齊心振興祖國的迫切願望。作品發表以後,其政治思想和藝術魅力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另外,他所創作的《解放南京》、《太平天國雲梯戰》、《欣欣向榮》等佳作,還分別被北京人民大會堂選用、各出版社出版,有的還被一些博物院收藏。 提起自己創作和教育道路上的坎坷,楊教授感慨不已。他少壯時期由於嘔心學畫,落下了駝背弓腰的體形;五十年代所作油畫《家庭訪問》問世後一場軒然大波使他心靈又遭創傷。《家庭訪問》這幅畫,楊教授以親身感受,抒發了真摯的師生之情,體現了人民教師的責任性。其實,楊建侯是這樣畫,也是這樣做的。對學生,他都努力上門訪問,對經濟條件差的,還自己掏錢買紙墨、鞋襪予以接濟。《家庭訪問》在全國第二次美展展出時,得到了普遍讚譽,然而也招來少數人“對勤奮好學的學生進行家訪沒有必要”等非議。到了“十年動亂”,這些非議又化為中傷:楊建侯對學生家訪是為了撈取個人資本,給學生接濟是沽名釣譽。於是“反動學術權威”、“漏網右派”等帽子一頂頂朝他扣來。那時,性格倔強的楊建侯沒有屈膝,沒有消沉,他終於盼來了麗日藍天、美好春光。 粉碎“四人幫”後,楊建侯煥發了藝術青春,擔任了省美協常務理事。他不畏艱苦,跋山涉水,深入到祖國邊遠地區寫生,揮毫潑墨,暢抒情懷,創作了《春滿人間》等藝術 珍品,出版部門還給他出了畫冊。在講壇上他鞠躬盡瘁,盡心盡職,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美術人才。 臨別時,我邀請他到古城鎮江做客。楊教授笑笑說:“我對鎮江感情很深,那裏有令人陶醉的山水;有讓我思念的學生。”他扳起指頭,如數家珍:“賈玉書、丁觀加、範建生、楊逸塘……”,後來我才知道,連江蘇畫院院長、副院長、浙江省藝術學院院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知名畫家也都是楊老的學生哩!這,真可謂“桃李滿門牆”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