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325I的博客

身如不係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即灰之木,何方刀割香塗。
正文

什麽是幸福

(2009-02-02 10:26:31) 下一個
講講叔本華這個悲觀主義哲學家的幸福觀。
                 
  叔本華說:“這一切都隻是外表的不同,脫下這些裝束,骨子裏大家都不過是一些
對命運充滿了憂慮的可憐的演員而已。”可見,隻要是人,隻要他還活著,體驗到痛苦
是必然的。“正如伏爾泰說,一旦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我們將遠離這個世界。這個世界
正如我們發現的那樣,是愚蠢而邪惡的。”按照這種說法,隻有在等我們離開了這個世
界以後,我們才能避免痛苦的體驗。
                 
  當然,有一種活著的人是比較不會有痛苦的體驗的,那就是冷漠的人。但是,不痛
苦並不代表幸福,一個冷漠的人卻時時地感到一種對生活的厭倦,這就是當代都市人的
特征。叔本華說:“就個人來說,對痛苦的感受性和對厭倦的感受性成反比”,也就是
說,一個人要麽感到痛苦,要麽感到厭倦。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圓滿的幸
福。正如叔本華又說:“痛苦和厭倦是幸福的兩大勁敵。甚至可以說,我們有幸在相當
程度上擺脫了其中之一,但另一對頭則無法擺脫,人生多少有些遊移於這兩者之間。”
                 
  然而,這也並不是說幸福是不可求的,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隻是,我們必須明白,
由於人生的本質在於一種過程,所以,幸福也不是一種死氣沉沉的東西,而是一個生機
勃勃的過程。這就好象吃飯,我可以告訴你吃飽肚子的方法,但如果你不吃那肚子也不
會飽,換句話說,即使你吃了,等下你還會再餓,下頓你還必須再吃。人體的新陳代謝
和人生,和幸福一樣,都是一個過程。
                 
  幸福是一個過程,那麽幸福是一個什麽過程?為什麽不是對財富和名利的占有過程

                 
  按照叔本華的觀點,真正持久的幸福並不是一種占有的過程,因為任何占有都是有
限的,而人的欲望和需求卻是無限的,有限的占有無法滿足無限的欲求。把幸福理解為
對財富的占有,那麽,“當我們無力增加能滿足各種欲求的錢數,我們便會因不斷地為
增加錢數的欲望而倍受折磨。”同時,幸福也不是對名利的占有過程,相反,我們大多
數人為名所累。叔本華說:“在我們的所有行為中,我們最先考慮的事情幾乎是,別人
將會說些什麽。生活中近半數的憂困煩惱,追其根源,都是由於我們在這方麵操心過度
而引起的。”可見,名和利都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這就愈加要依賴一個人內在
的東西,因為隻有這種內在的東西才會長久地伴隨他;隻有這種內在的東西才是終身相
依的幸福的真正持久的來源。”
                 
  真正持久的幸福是一種內在的過程。一種什麽樣的內在過程呢?概括起來:幸福是
一個圓滿的心靈的展現和表達過程。
                 
  叔本華說:“外在的幸福遠不如內心的福祉。”“人最為高尚最豐富多彩的永恒的
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外在的東西很多都是我們無法把握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作為一種“事件”,對於我們是一種客觀的外在,很多我們無法改變。《無間道》
裏說:“人無法改變事情,而事情卻可以改變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叔本華認為:
“人生客觀的部分掌握在命運之神手中,它會因情況變化而發生變化,而主觀部分則掌
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在本質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可見,真正的幸福要從內心去尋找。這跟佛家的觀點倒有點相通。當然,這並不是
讓人什麽都不要幹,整天坐在家裏打坐。而是說,向內心的東西是根本的,其他的隻是
一些基本的手段。毫無疑問,我們首先必須維持生命,如果生命沒有了,生活的幸福也
就談不上了。那種因為堅信“玩的就是心跳”而把自己的命都給玩沒了的做法(比如吸
毒)無疑是錯誤的,叔本華也說:“整個幸福的本質的基礎,乃是我們的體格,幸福最
為本質的要素是健康,再次,是維持我們獨立自在,無憂無慮的自由生活的能力。”可
見,為了生活的幸福我們首先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
                 
  那麽,有了基本的生存之後,我們要怎樣去向內心尋找幸福?我們說,要尋找一種
內心的“圓滿”。
                 
  叔本華說:“‘自我’是人們所能獲取美好事物的最偉大的源泉。愈是這樣——既
人們從自身發現其快樂的源泉愈多,——他便愈幸福。所以,亞裏士多德說到這樣一條
偉大真理,‘知足者長樂’。”又說:“所有這些,最能直接使我們獲得幸福的是愉快
而美好的心境,這種良好的性格因為自身而直接受惠。”可見,這種內心的圓滿、自足
本身就能使我們體驗到某種快樂和幸福。“一個理智的人,即使處在完全孤獨的狀況下
,也能以他的思想,他的幻想來獲取極大的娛樂;即使沒有任何變化,沒有愜意的社交
,沒有劇場,遠足和消遣,他也能避免愚人的煩惱。”“所以,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
質的要素是我們的人格。除了這種在任何情況下都發生作用的因素外,別無其他原因。
”這裏的人格就是指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你的內心世界是怎麽樣的。最後,一個人有
了內心的力和美,還必須將它展現出來才能體會到一種真正的幸福。
                 
  叔本華說到:“亞裏士多德認為,人的幸福就在於自由地發揮他的最高能力。”而
且,幸福的程度與我們心靈力與美的展現、表達程度成正比,“所有的人將會看到,發
揮的能力愈傑出,那麽它所產生的快樂便愈多,因為快樂總是包含著使用自己的能力,
經常不斷的快樂,才能構成幸福。”所以,“我們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地
使用我們所擁有的個人品質,並順從這樣的娛樂而且也把它們稱之為遊戲,力爭它們所
容許的完美而不顧其餘。”
                 
  因此,在叔本華的幸福觀裏,幸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首先是一個追求心
靈的圓滿的過程。我們的心靈越趨向於圓滿,我們的內心也就越有一種自足的快樂。孔
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也”的狀態可能就是這種體驗吧。進一步,幸福是一個我們把
心靈的圓滿展現和表達出來的過程。(這或許跟馬斯洛的自我實現有點類似吧?)隻要
我們確證了自己的心靈的力和美,我們就可以體驗到快樂和幸福,而不必在乎“有形”
的擁有。(舉個例子:如果地平線是零的話,填海的精衛和挖山的愚公一樣值得傳唱。
)所以,我們戰勝痛苦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獲取幸福的過程,兩者是統一的,痛苦的存在
和幸福的獲取並不矛盾,關鍵是我們要不斷地戰勝痛苦,不斷地獲取幸福。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這個被人們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家的叔本華,其幸福觀還
是很有見地的,能給我一些有益的啟示。同時,我們也就明白了,快樂的方法和吃飯的
方法一樣,並非無用。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