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建議中國在IMF有更大發言權
(2007-02-03 20:45:55)
下一個
《紐約時報》:美建議中國在IMF有更大發言權
為尋求與中國在世界經濟問題上進行合作,布什政府正積極推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獲得更大權力。該組織在緩解多次金融危機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不過,美國這一旨在提高中國、韓國、土耳其和墨西哥在該組織中的影響力的努力,也遭到幾個歐洲國家的抵製,他們擔心自己在IMF中所享有的權力將輸給這些增加權力的國家。
美國官員主張,IMF必須重組以反映亞洲、拉美和部分歐洲國家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美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部長亞當斯說,北京已增強了責任感,與其他快速發展的國家一樣,中國在IMF中的代表權“令人遺憾的嚴重不足”,在所有投票權中所占的份額甚至比那些經濟規模小、增長速度慢的國家還要少。美國希望,以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來決定其在IMF中的發言權。IMF和世界銀行9月將召開會議,這一建議將被提交大會討論。
正如美國官員指出的,中國是關乎美國利益的一個特別的焦點國家,因為布什政府與北京的關係並不總是那麽順暢。美國也有批評聲音說,中國人為地使人民幣匯率保持較低水平,這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作機會流失。他們甚至要求布什政府,如果北京不讓人民幣升值,就拒絕中國在IMF中獲得更大權力的要求。不過,亞當斯和美國其他官員不但不希望限製中國在IMF的影響力,而且更希望提升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作用。“我的主張是重新改組IMF的組織結構,給中國更大的發言權。”亞當斯先生說,“中國將會有更強的責任感來實現該組織的目標和任務。”
但是華盛頓提出的這項增加中國等國在投票權重及份額的建議卻遭到比利時、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反對。據稱,英國也站在這些小國一邊。它們擔心歐洲的總體投票權重將減少。此外,非洲一些窮國也擔心重組後的IMF將進一步降低其業已受限製的權力。(摘自8月30日《紐約時報》,原題:美國希望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作者史蒂文·韋斯曼,陳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