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打油寫詩與老米寫文章

(2007-02-03 20:45:54) 下一個
唐代有一個叫張打油的人(據說打油詩一說就是由他而來), 他作詩風格獨特。有一次天降大雪,這位仁兄詩意大發,寫下

六出飄飄降九霄,
街前街後盡瓊瑤。

這兩句詩氣勢不凡,有動有靜,雪國風光,躍然紙上.堪稱大雅。誰知這老兄後麵風格一轉,由大雅變大俗. 他接著寫到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掃帚的使掃帚,
使鍬的使鍬。

後三句完全是大白話,變化之突兀,完全令人意料不到.達到了一種文學上的滑稽效果。

老米寫文章有點象張打油寫詩. 題目是"台灣百年珠算與珠算教學概況".時間跨度上百年,領域涵蓋珠算與教育.果然不同凡響。

開題一句"人類曆史上出現過的算盤分成五大形式∶羅馬、馬雅、蘇俄、中國、日本" 更是巨匠風格,讓人覺得這篇文章必是傳世之作。

但文章第二段的論點"可是卻很少有人聯想過中國算盤是否改良自蘇俄算盤"已讓人覺得作者曆史知識的混亂。及至最後老米居然冒出"中國大陸在二戰前被日軍占領的東北三省可能開設過"上一、下四"的珠算課程,可是戰後並沒有恢複使用"上二、下五"的中國算盤教學."這樣的句子. 這就不是用錯誤兩個字能形容的.

不過老米的文章卻也達到了打油詩的一個效果,那就是令人發笑。所不同的是張打油是通過詩裏意境的戲劇性轉換來達到滑稽效果,是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種創意,說白了,是抖一包袱。

而老米是用一個連一個的謬誤堆砌來,最後通過謬誤的高潮讓你發笑。這也算是一絕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