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邊的姑娘

我是一個簡單的女生,一個喜歡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們是知己,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去海邊走走,看看,聽聽海的聲音.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在第12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的試題點評(5月6日)(zt)

(2006-05-10 03:37:52) 下一個
第3題 
1、新聞媒體中經常會出現有關“Bobo族”的報道,“Bobo”這個英文縮寫詞的正確含義是:
A.布爾喬亞和波希米亞的結合 
B.羅曼蒂克和歇斯底裏的結合
C. 街舞文化與探險精神的結合
(選手答A,正確。)
我的點評:我關於“波西米亞”的啟蒙,源自於香港朋友陳冠中的一本書《北京的波西米亞》。波西米亞原本是捷克的一個地方,到了19世紀的法國,也指那種生活貧困卻極富創造力的藝術人士。“波西米亞”同時也是一種時裝風格,以長裙和掛件飾物為特征,我們大家都很喜歡的台灣女作家三毛生前有雲:整個台灣,適合“波西米亞”風格的隻有3個人,一個是她自己,一個是歌手齊豫,另一個也是歌手,就是今晚在座的潘越雲評委。Bobo族這個詞匯,來源於美國《紐約時報》一個記者寫的書——《新精英階層的崛起》,他們既講究藝術品位,又注重物質享受。
 
第5題 
1、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見到總部設在美國的“納斯達克”這個機構,它的正確解釋是:
  A、一個動物保護組織   B、一個超級媒體集團  C、一個證券交易市場  
(選手答C,正確。)
我的點評:我問選手:你是怎麽知道納斯達克的?選手答:通過電視知道的。我說:和我一樣,那麽,你平時投資證券嗎?選手答:沒有。我說:也和我一樣。
 
第6題 
1、文學名著《水滸》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梁山好漢形象,請指出下列書中人物與綽號哪一個對應錯誤:
   A、智多星吳用     B、入雲龍盧俊義     C、豹子頭林衝
(選手答B,正確。)
我的點評:這種題目,有的人覺得它簡單,有的人覺得它冷僻。我小學時候最丟人的一件事,就是背不出水滸108將的綽號。
 
第7題 
1、下列哪部古典名劇,講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並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的社會生活?   
  A、《桃花扇》   B、《長生殿》   C、《牡丹亭》
(選手答B,正確。)
我的點評: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由幾個基本的故事組成的,《長生殿》的故事就屬於中國的基本故事之一,不可不知。
 
第8題 
1、下列關於成語“莫須有”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出自秦檜之口,意思是恐怕有、或許有
   B、出自嶽飛之口,意思是絕沒有、不會有
   C、出自慈禧之口,意思是必須有、一定有
(選手答A,正確。)
我的點評:雖然慈禧也會經常製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但這個成語的來曆還是秦檜的原話。一般我們接觸的成語,以四字為多,但也有不規則字數的“準成語”。 我想我們應該讓辭典追趕生活,不要讓生活追趕辭典。
 
第10題 
1、這是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現了動人心魄的悲劇美學效果,該作品的名稱是:
A、《被縛的奴隸》 B、《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C、《拉奧孔》
(選手答B,錯誤,正確答案為C。)
我的點評:這個雕塑作品,是每個藝術院校的藝術理論課上都要提到的。雕塑本身固然重要,但它更重要的是:引出了一部文藝理論著作——萊辛的《論〈拉奧孔〉》,中文有朱光潛先生的譯本。萊辛在這部著作裏,為時間性的藝術如詩歌、音樂等闡明了美學特征,強調從效果和反應的角度來表達美。
 
第11題  
1、地球上便於取用的淡水約為總水量的:  
     A. 0.2%     B. 2%     C. 20%
(選手答B,錯誤,正確答案為A。)
我的點評:讀到由國家環保總局送來的正確答案時,我不禁感慨萬分。地球母親總是給我們可以無限製消耗的錯覺,但實在沒想到便於取用的淡水總量如此之少;也許,它就像我們自己真正的母親一樣,有時候看上去精神抖擻,其實她已在強顏歡笑。)
 
第12題 
1、今天是5月6日,1994年的今天,舉世矚目的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通車,它連接的兩個國家是:
      A.英國和法國    B. 英國和德國    C. 英國和荷蘭
(選手答B,錯誤。正確答案為A。)
我的點評:這麽簡單的問題你答錯了,我稍稍覺得有點無法容忍,因為剛才你唱歌的時候夾雜著英文,而且動作也很洋派。我記得我自己過英吉利海峽時,嫌過海底隧道太快,無法細細體味發生在英吉利海峽的數百年鐵血恩仇,所以自己寧願忍著嘔吐等諸多不便,而選擇乘風破浪、坐船渡海的方式。所以,人文體驗的旅行和追求速度的旅行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既需要波濤,又需要隧道。
 
第13題  
1、請將下列名句填充完整,並說出作者的名字: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選手答不出來。正確答案為“我勸天公重抖擻,龔自珍”。)
我的點評:龔自珍是中國古代最後一位大詩人,死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天。這句詩,是詩人在中華民族遭受恥辱以前,發出的最後呼喊。因為中國“降人才”的規範太多、格式太多,所以大量優秀的人才總是“降”不下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