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語

琵琶琴瑟絕妙處, 冰泉冷澀弦凝絕,輕撥四弦千遍語,曲終收撥當心劃,十指拂抹斷帛弦。
正文

琵琶文,武,曲(一)

(2007-02-10 15:46:21) 下一個



傳統琵琶曲中,按分類依據的不同,有多種分類,如:根據樂曲的速度特點而分為慢板樂曲、快板樂曲。根據樂曲的結構特點而分為琵琶小曲、琵琶套曲,本文所指的文曲、武曲、文武曲,則是根據樂曲格和表現手法的不同特點的一種分類。在通常的分類中,一般分為文曲、武曲、大曲,但是筆者認為,大曲當與小曲相對應而言,乃是以樂曲規模、篇幅為依據的一種分類方法,與文曲、武曲並列,似乎不甚協調,因此,主張用文武曲代之,因為在大曲的含義之中,還包括這是屬於兼具文曲、武曲特點的意思,所以,在此稱之為文武曲。

在中國傳統琵琶樂曲中,文曲、武曲之由來似已相當久遠。

隋唐時期,琵琶盛行於宮廷、市井,無論是宮中行事,或者是民間習俗,都有琵琶相伴。此時,雖無文曲、武曲之正式稱謂,但從詩人之吟詠,亦可體味各具文、武之不同格調。
如:
“霜刀破竹無殘節”①,
“斷弦砉騞層冰裂”②,
“千悲萬恨四五弦,弦中甲馬聲駢闐”③。
這些似當具武曲的氣勢。

又如:
“四弦千遍語,一曲力重情”④。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⑤。
似具文曲之深情。

再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⑥。
這裏當是兼具文曲、武曲特點的文武曲。

元代,出現了像《海青拿天鵝》這樣的武曲,使詩人楊允孚深受感動,而留下了著名的讚歎詩句:
“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⑦。

明清以後,琵琶豐富多樣演奏指法的出現,樂譜的刊行,藝術流派的形成,基本奠定了文曲、武曲兩種不同特點的演奏基礎。

明代,河南張雄,善彈《海青拿天鵝》,具有“五楹大廳中,滿廳皆鵝聲”⑧的效果。
湯應曾擅長彈奏《楚漢》一曲,激烈動聽,如
“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有金聲、鼓聲、劍聲、弓聲、人馬辟易聲”⑨。
此時,在演奏曲目中,文曲有《塞上曲》《洞庭秋思》,武曲有《海青拿天鵝》《楚漢》等。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
北派琵琶家王君錫,善彈抒情柔美的文曲《平沙落雁》,雄壯奔放的武曲《野馬跳澗》《十麵埋伏》。
南派琵琶家陳牧夫,擅長彈奏文曲《昭君怨》,武曲《步步高》《海青拿天鵝》,文武曲《月兒高》。
在姚燮《今樂考證》中,記錄了《燕京王君錫派琵琶曲目》,有文板5首,武板7首,大曲1首,另有雜曲1首⑩;同書載《浙江陳牧夫派琵琶曲目》,有小曲49首,大曲5首,其中,小曲多文板,大曲多武板⑾。
————————————————————————
注:①②⑤元稹《琵琶歌》(鼓慶生、曲令啟選注《唐代樂舞書畫詩選》
第47、46頁,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年,北京)。
  ③佚名《琵琶》(鼓慶生、曲令啟選注《唐代樂舞書畫詩選》第53
頁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年,北京)。
  ④白居易《聽琵琶妓彈(略略)》(鼓慶生、曲令啟選注《唐代樂舞
書畫詩選》第45頁,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年,北京)。
  ⑥白居易《琵琶行》(鼓慶生、曲令啟選注《唐代樂舞書畫詩選》第
19頁.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年,北京)。
  ⑦參見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第734頁(人民音樂出版
社.1981年,北京)。
  ⑧⑨參見樊愉《琵琶藝術的發展曆史及近代琵琶流派簡述》(上
海音樂出版社編《中國琵琶名曲薈萃》第339頁,1997年,上海)。
  ⑩⑾姚燮《今樂考證》(《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第61頁)
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