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近一年了,四處跑跑,教教課,然後就是發呆。
最近和幾個老師閑聊時,問起今年看過哪些電視劇,隨口說了幾部,躺到床上一想,還真是有點可以寫下來的感想。
先說夏雨主演的兩部戲。一是高滿堂編劇的《北風那個吹》,故事從七十年代末的知情插隊延伸到現今,時間長,人物多,涉及事件繁雜,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來說,這些事就是一生吹不去的煙雲繚繞在身邊。
該劇前半部厚實、鮮活、有趣,文革後期的風風雨雨來得不緊不慢,即使有些錯位,仍能看得出高先生的編劇功底——我揣摩那是他較為熟悉的生活。及至閆妮扮演的女主角牛鮮花隨著夏雨扮演的帥子進城以後,戲份就弱了。
商場傾軋出手凶猛,女人吃醋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些都不如前半部知青點上的偷吃豬肉、廣播站演戲等等來得回旋自如。下半部出彩的倒是一個做著作家夢的文學青年,執著、勤奮、缺乏寫作才能而又深度變態的男人;兩個在浩劫時相濡以沫,平反後生活優裕卻打鬥不止的一對老夫妻。前者是當年文學暴熱時眾多失敗者的縮影,大家都為當作家嘔心瀝血,不料這行當從來不是練出來的,瞎練走火入魔,不變態由不得自己。高先生見過這樣的人多了,寫起來活靈活現。艱難困苦的帥子屋漏偏逢連夜雨,患上了不治之症,多年隔膜的妻子牛鮮花賣了公司為其治病。在《北風那個吹》的舞蹈裏,此劇留下了遺憾的尾巴結束。這個情節倒也感人,總覺得有點假模假式,和前半部形成難以彌合的反差。
夏雨主演的另一部電視劇《我們的八十年代》,演繹了一群青年工人的故事。在夜市地攤上賣到這部盜版的dvd光盤,熬了幾個晚上,看完了這部還算不錯的大劇。那些青工們活躍在一家破爛的國企,在霧氣騰騰的車間裏創造財富。他們沒有太多的私心雜念,人生理想簡單明朗。劇裏的夏雨年輕氣盛,疾惡如仇,樂於助人,有些當時青工老大特有的江湖氣。與之配戲的左小青清純善良,出身幹部家庭,她和這些工人草根從格格不入到打成一片,動輒受氣,眼淚汪汪,情節生硬而圓通不足。
看著這部劇,聯想最多的是我的十八歲,也是這樣的工廠,暑假打工,勤快肯幹,一樣在霧氣裏做著不切實際的夢。當然這些夢總是被轟鳴的機器聲攪碎,代之而來的是清冷的星光和迸射的朝曦。
回過頭得說說夏雨。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前,絕大多數對他一無所知。是薑文把他推給了觀眾。那個吹著口哨、穿著軍裝、翻牆揭瓦的“小薑文”馬小軍,一舉喚醒了我們這代人的童年往事。這些年來,夏雨怎麽成長為一個陽剛十足的男子漢,對此我也是一無所知。看過《北風那個吹》,再看《我們的八十年代》,主要是因為夏雨。這兩部電視劇,夏雨的表演無可挑剔。依稀記得他因《北風那個吹》獲獎,也屬名副其實。
繼夏雨和左小青的《我們的八十年代》後,又在地攤上見了同名的碟片,副標題《人活一張臉》,東北作家林和平編劇,講的是一些知青在農村和回城後的經曆。年輕演員勉強應付,風光幾乎被扮演他們父母輩的呂麗萍、王奎榮、劉偉等老戲骨占盡。東北版電視劇的幽默、鬧騰一覽無餘,不亞於一場大規模的、不失文雅的“二人轉”。 本年度最紅的電視劇《潛伏》,堪與前幾年的《暗算》媲美。看這部電視劇,不時地想到20多年前央視播放的朝鮮電影《無名英雄》。《潛伏》裏餘則成變身記者的一節,我的第一反應是《無名英雄》中以記者身份出入重要場合、竊取機密的朝鮮人俞林來了。《潛伏》“峨眉峰”的代號,和《無名英雄》“金剛石”近似。《潛伏》環環相扣的片斷式結構,也類似《無名英雄》。這些僅僅是我的推測,編劇是否看過《無名英雄》,當另作別論,不敢妄加揣度。這些絲毫不影響《潛伏》本身的品質。其中的有些台詞,一語道破了官場天機,可作“醒世名言”。我等不在此道中人,且作壁上一笑。
年少時看《無名英雄》,忍耐著劇情拖遝冗長的折磨,覺得朝鮮人民功勳演員金龍麟和金正姬與美韓特工的較量,是在看不見的戰線上拚著性命效忠國家和領袖,縱然無名,還是大英雄。江風吹來,音樂響起,俞林額前的一綹頭發輕輕飄動,長時間默然無語。特寫的靜和動,把俞林內心激烈的驚雷交代於無聲處。朝鮮導演的這些手段,在當時可稱經典手筆。《潛伏》劇情緊湊,更加扣人心弦,孫紅雷等人的表演可圈可點。同類的諜戰片,好的不多,不是劇本粗製濫造,就是演員表現過火,削弱了其生命力和藝術性。
今年看過的電視劇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不知為什麽,沒有看下去。這麽好的素材,可惜了。看完了《我的兄弟叫順溜》,王寶強演技拙中有巧,朱蘇進編出的這個強小子,生龍活虎地蓋掉了佟大為的《狙擊手》。整個夏天,仿佛電視銀屏都在抗日,作為我近十年在抗日前線的經驗,日本我們還是要小心的,為了我們的子孫。
《蝸居》碟片成為搶手貨,大約是與其被禁的消息有關。這部戲說的是一對姊妹在某大城市買房的“奪命”曆程。中國社會的高速城鎮化進程,難以解決人口與住房的矛盾。現有的城市,無論在就業結構,還是在居住規劃方麵,都存在著與生俱來的缺陷。為了擁有一套住房,許多人舍棄了原有的生活,“誇父追日”(劇中語)一樣地積攢著買房的資金,但總是追不上飛漲的房價。《蝸居》不像那些主題單一的電視劇,它的核心始終在住房。這個事關大多數百姓的話題,被編織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淵藪,貫穿底層社會形形色色的悲歡。 幸好,我跑到北方一座古城的一所不起眼的大學,住房到不成問題,要不然還要老驥伏櫪一把。
《蝸居》被禁,官方理由據說是其中有不健康的語言。我看過之後,沒有發現什麽“黃色”下流話,反而覺得這是一部好戲。它的被禁,另一傳聞說是該劇道出了老百姓最敏感、最頭疼的住房價格問題。我寧願相信這個“八卦”新聞。因為《蝸居》直指現實,近在咫尺:官商勾結,哄抬地價,誰為高漲不止的房價負責?誰又能阻止老百姓的血汗流入官商的陷阱?權力機關在為誰遮羞?百姓怎麽才能逃脫任人宰割的命運?
寫這些題外話的當晚,總理發表講話:打擊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犯罪行為。稍後,收到了西安一位朋友的短信《怎樣才能買到一套房子》,不妨引入:“您要不是三大式人物(大官大款大腕),而想在北京買套60來平方米、總價150萬元的住房,
1、農民:種三畝地的話要1000年湊齊,還不能有災年;
2、工人:需上班100年,雙休日不能休;
3、公務員:工作35年,取消法定節假日;
4、搶劫犯:連續作案1500次,必須事主是白領,約20年;
5、妓女連續接客7500次,以一天接客兩次計,需要奮戰3750天,整整十年,還得搭上公休日和例假日。
您看看咱中國的樓市牛不牛!”禁播《蝸居》,主使者一定是三大式人物(大官大款大腕)! 奇巧的是,古城電視台目前正在播放《蝸居》,難道這麽快就解禁了?誰刪去了其中“格調低下”的台詞?想不清楚。有空了還是看看電視劇,明知道它們在麻醉大眾,擾亂你的正常思維,但還得看下去。或好或壞,總比發呆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