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國了近十年,每過兩三年就一定要回國一次,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就跟我先生過三天不吃中餐就難受是一樣的道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怕自己離開這片土地太久,心裏滋長出一分陌生。所以我這次(第四次)回來,自認為基本到了第三天就可以如魚得水般自在地生活在生我養我的地方了 - 我此番自信的評判是來自於我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地過馬路,也可以眉頭都不皺一下地進入公共廁所。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真要回到自己以前熟悉的環境中,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難的是回來了發現人是物非,明明知道別人說的是中文卻根本不知道其含義,無關緊要的時候可以打哈哈,關鍵的時候卻不得不冒著被別人嘲笑的危險硬著頭皮讓人解釋。
有天在一間服裝店試穿一件上衣,結果穿出來的效果與我預想的有點出入,我想要棄而走之,這時售貨的小姑娘發話了:“這件衣服是‘寒板’,你的氣質很適合。” 聽人誇我的氣質冷豔,本女子有點飄飄然,然而實在不明白她說的這個款式,我問:“什麽是‘寒板’?”小姑娘瞪大了眼睛看著我,語結。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現今很流行的“韓版”,韓國版本?為什麽不叫韓式?
上次回來的時候,發現我認識的大部分人每天至少要說一次“鬱悶”,結果這次我回來發現之前鬱悶的人終於不再鬱悶,但是他們的情形更加令人擔憂了,他們“崩潰”。
不曉得從什麽時候開始,“平台”一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研發公共服務平台”“打造最具影響力的科教平台”“短信平台”“對話平台”…… 我正要問我的同學什麽是“平台”,他說:“在網上同學錄這個平台,我們可以常見麵。”哦,此平台即彼平台也。
PK是什麽?它似乎源於超女大舞台,後散見於各大網絡媒體,現疑惑於我心深處,至今也沒好意思問。
2007-6-12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