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心情故事。 昨天是昨天的昨天。今天是今天的今天。明天是明天的明天。
正文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交叉

(2004-12-10 02:03:37) 下一個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大交叉
2001-11-22 23:56:16      閱讀1437次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前所長郝柏林研究員為浙大師生作了一場題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大交叉》的報告。

  他說,今天的演講打算按以下一個程序展開:複雜係統的特征、衍化的描述、統計考慮、國家對社會科學的希望。

  郝院士首先講到在自然科學中存在著交叉現象,比如那些以雙名命名的化學物理、 物理化學,以及另一些不以雙名命名,但實際上具有交叉性的學科,如心理學、行為學、考古學以及認知學。交叉學科的意義在於它的類比性,把一個學科的知識拿到另一個地方類比無疑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同時他也講到,單單的類比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還是要從基礎的研究做起。

  複雜係統有三個特征:第一,其本身處在發展衍化之中且不可逆轉;第二,這種係統是可能發生突變的;第三,這種係統的長期發展是不可預見的。

  再看衍化,衍化是與便利相反或者正交的,考慮問題可以從衍化角度或者便利角度,或者是這種衍化是便利的。《形同學》中有一種奴役原理——快變量被慢變量控製(所謂快慢即斜率)。為了讓非數學背景的人也能聽懂他的意思,郝院士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語言是慢量,一個語言學家即使再偉大,也隻能留下名句,而不能創造一種全新的語言。人生對社會、文化、語言來說則是快變量,一個人用來衡量時間的單位是自己的年齡,所以青年人應該目光遠大,看到整個社會現象。另外,係統會發生不可預見的突變,變換的本質是慢變量和不變量。

  統計考慮是具有美學性的,一切複雜的東西都需要統計。一切複雜的問題如果能應用統計學就會顯得不那麽複雜了。因此生物是相當難的學科,因為生物學是由事實驅動的,幾乎沒有一個生物學的規律沒有例外。

  接著郝院士又講到了線性和非線性的的問題。他說許多問題之所以複雜就是因為這兩個因素相互作用。所謂線性就是成正比例關係,水漲船高,多多益善。所謂非線性就是一波三折,過猶不及。線性的背後是可以寫成一個相互作用式或其微分。而非線性的背後則是沒有理由律。與前麵提到的等概率原理差不多,沒有理由律也是關於未知的假定。結合一個物理學實驗,郝院士講到一個複雜的係統是有自組織的,自組織臨界現象對社會科學有重要的啟示:一個絕對民主的社會是不能發展的,絕對的自由會帶來絕對的無秩序,這一點在資本主義的理論中就有。

  講到物理學的配位數問題時,郝院士也把它與社會問題相聯係。社會的配位數很高,越是在混亂的背景下,越容易產生有秩序的組織。少數人的努力就可以改變整個社會。美國有七分之一的人在努力工作,美國就可以繁榮發達。七十多年前商討改變中國命運的中國共產黨人不過隻有13個,代表的也隻是50多個人。因此中國的大學生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隻要所有的大學生能努力工作,中國的麵貌就會變化。

  最後郝院士談到了中國社會學科的發展,他說,中國的社會學科沒有自然學科發展快,他個人對此不是很滿意,因此提出三條希望:

一、  言之有據。許多人在文章或者著作中隨便引用,又說不出出處,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這是很不好的。他舉了自己寫作《漫談物理學與計算機》時對一句話進行考證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二、  書籍要有索引。

三、  不要把不可比的東西拿來比較。這一點在許多社科學工作者的身上都能看到。郝院士希望這樣不理智的比較越少越好。

對青年人來講,無論他是搞哪一個學科的,都需要從大量基礎性的工作開始。

踏踏實實----這是郝院士對大家提出的希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