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4)
2009 (117)
2010 (106)
2012 (75)
2013 (117)
2014 (105)
2015 (93)
2016 (72)
小年已到,今年是中國生肖年兔年,劇團今天做了雞蛋做的小白兔。
劇團有一個朋友潛心研究四川地方誌,常親自去各地的小鎮采風和攝影,他在朋友圈發了小年祭灶王,才知道已經小年了。
過小年在廣大農村和小鎮依然保存著祭灶王,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民間以糖瓜、年糕、棗、栗等祭祀灶神,祈求他在玉帝麵前多說好話。
德國一小鎮專門過中國年
中國農曆新年就快要來臨,德國南部一個6000來人的小城每年都會專門過中國年”。這個小城名為迪特福特,這裏每年都會有一天變成“中國”。當地的人們身穿對襟襖、打著太極拳,花式裝扮成“中國人”,慶祝“中國狂歡節”。
“皇帝”駕到是狂歡節的高潮:龍車上,身穿龍袍的“皇帝”高高在上,前麵有“衛士”鳴鑼開道,兩旁是“禦林軍”護衛,後麵緊跟“太子”“公主”“嬪妃”,浩浩蕩蕩,煞是威風。
“皇帝”在眾人簇擁下登上高台,接受“臣民”朝拜,並發表告臣民書,祝福國泰民安。
這時,全場沸騰,樂曲震耳,歡歌笑語在整座城市中回蕩。
“中國狂歡節”自1928年開始舉辦,已有近百年的曆史。如果說,“中國狂歡節”的節日地位,超過了西方傳統文化裏的聖誕節,也許並不過分。
該市除“中國狂歡節”外,每年夏天還會舉行一個“中國周末”。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解釋,從什麽時候開始,迪特福特人有了“中國人”這一外號。
該市的市誌裏從未有過這個提法,但零散的日曆和一些文獻中,比如1869年的神父雜誌裏,提到過迪特福特地區是“中國人區”,類似唐人街的說法。這說明,迪特福特的“中國人”外號,當時就已廣為人知。
1928年,當地人的狂歡節裏,第一次有了中國元素。吹奏班的樂手們首次穿著唐裝公開演奏。
納粹德國期間,尤其是最後數年曆經戰亂,小城失去了狂歡的勁頭。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才又恢複了慶祝狂歡節的傳統。
而每次,都有“中國人方陣”參加。
人們在1954年狂歡節的“胡鬧星期四”,第一次選舉了一名“中國皇帝”。此後,迪特福特的狂歡節“胡鬧星期四”,就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狂歡節”。
如今,“中國狂歡節”已成為迪特福特最具特色的民間活動。迪特福特的城市官方網頁上,專門有一個名為“巴伐利亞中國”的欄目,介紹這個城市與中國多元化的交流。
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該網站還發布通知,遺憾地宣布取消“中國狂歡節”,今年該鎮又開始舉行慶祝活動,劇團一個朋友家早已經預定和安排好去那裏旅遊,看熱鬧歡度春節。
新春快樂!
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