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幸福劇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2014年春晚的馮小剛情結

(2014-01-30 17:44:30) 下一個


(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是馮小剛導演春晚,我起心看了一下,我在網絡上看的視頻,並沒有跟晚會同步,沒有同步的原因很簡單,不喜歡的節目就直接拉快進,這跟中央電視台大凡要有西方直播節目的時候,總是要晚五分鍾是一個道理,中央台是擔心一有跟中國意識形態唱反調的說話,好有機會消除掉。

 

話說回來,今年的春晚,少了過去很多花裏胡哨的油腔滑調,正如馮小剛的2014賀歲片《私人定製》裏麵葛優講的那樣:讓我們“集體高雅”了一回。

 

春晚那個議論話題“春晚是什麽?”,非常不錯,這也顯示出馮導的有文化範兒來。其中有兩個經典:一就是使用筷子,我們中華文化中,使用筷子是農耕文化的精髓,我們要重視我們的傳統,西人如北歐這樣的海盜曆史,當然是使用刀叉的,對於我們來講,學會刀叉容易,反過來,如果要他們學會用筷子,那就比學刀叉難得多,難怪片中那小女孩還哭呢?所以我說馮導高,就在這裏,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中國的規矩是先得老人開始提筷子夾菜,小輩才能開吃,這個細節好,中國的傳統也是要有規矩,才成方圓的。

 

另外一個就是公益廣告《舌尖上的春晚》,在四川的鄉村,那些鄉音,那些樸實的農民說多添一雙筷子,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好客,看重感情的地方,對於這個多添一雙筷子,這句四川人愛說的話,承傳了中國數千年的感情。劇團我在北歐生活,深有體會。記得剛出國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次外出參觀散夥以後,幾個同學相約去餐館吃飯,其中有個波蘭女孩因為沒有啥錢,就光坐在那裏看我們吃,她的波蘭同胞,一個男生要了好大一塊“皮薩”,狼吞虎咽,根本都不看那波蘭女生一眼,有個從英國來的也非常自然,還有個從菲律賓來的女生,她懂得我的表情,但是叫我不要那麽在意,我努力把一板巧克力送給波蘭女生,才開始用餐,但是一想起在國內,就是多添一雙筷子的事情,內心徒添悲傷,人情冷暖,非常想念家,那頓飯真沒有心思吃。

 

說到馮小剛導演有文化,其實是說他身後兩個大作家更有文化,一個是北京的王朔,另外一個是河南作家劉震雲,一個是有叛逆的作家,另外一個是很接地氣的作家,這也是馮導始終有戲,戲裏始終有無窮故事的根源。我打個比方把,那《鏘鏘三人行》就是因為有許子東,馬家輝,梁文道等文人做嘉賓節目方才有了看頭是一個道理,沒有這個因素,節目是走不遠的。

 

說起馮導有文化,表現在總政歌舞團表演的《光榮與夢想》的進行曲風格,覺得馮導那代人身上的蘇聯情結,軍事情結,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進行曲,都是一樣的令人亢奮,好像這個興奮點還很自然的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文化的,一上來就隻有唱太陽最紅了,咳咳。

 

今年的春晚在《英雄組歌》,經典革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和英雄兒女電影裏麵的歌曲,都有馮導那個時代很多的烙印與情結。我個人覺得,那些跳舞劇的娘子軍,她們穿著的紅軍腳綁帶都被優質的絲光套襪所替代,光滑整潔,看不出純土棉布的折皺來,我才恍然了,原來我們小時候那段時光早已經又換了一次人間。

 

劇團曾經聽一個朋友講過關於紅色娘子舞劇的故事,可惜我一直沒有自己去證實過,就是以前美國總統尼克鬆打破中美冷戰訪問中國的時候,就觀看了革命舞劇紅色娘子軍,後來美方觀看者回憶到當時的舞台情形,給人的感覺是一群穿著灰色的耗子在舞台上串來串去的。

 

Shit

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所以,劇團今天在看的時候,就回憶起這個故事,不停地笑著,看著,覺得還真有點那個味道,不信你們自己去看看哈,回過頭來再批劇團也不遲。

 

劇團除夕的時候趕著在博客裏麵上了團年飯,其實一個網友評價很有意思:“你的老3篇都在這裏---臘肉,扣肉,蒸肉”。馮導做春晚,也是一個道理,中國那麽大,東西南北,56個民族,男女老少,國內國外,不同方言,不同階級,不同行業等等, 肯定就是一個大雜燴,要熱鬧,要人氣,要人情,麵麵具到,蜻蜓點水,關鍵是,就象裏麵有個父親說的一樣:“春晚不能僅僅是娛樂,還要有教育意義”,哈哈哈,我看到這裏想起我老爸來,那老爸最後還嚴肅地拍著沙發說:“受受教育有什麽不好”,

 

關鍵是鏡頭突然一轉,那個演《蝸居》裏的貪官演員出來說:“你別著急,也別上火。”

 

我笑翻了!

幽默,馮導式的幽默啊

 

幽默是可貴的品質,一種品質,咳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