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幸福劇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歧視不解風情

(2013-12-03 17:42:37) 下一個

今年夏天,我們在森林木屋度假的時候,從收音機裏聽倒一個故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美好夏天,一個美國男人到瑞典旅遊。他開心地在湖中遊泳,還路遇一個瑞典女郎,他邀請她下水一起共度時光,瑞典女郎答應了,她慢慢走進湖水中......


 

突然,瑞典女郎對美國男人說:“你來自美國吧,你們美國種族歧視很嚴重啊。”


 

嗬嗬,是啊,是啊”,美國男人回答道:“問題是,你們內心牙根就沒有接納過移民呢。”


 

唔,唔......”,瑞典女郎從水中站起來,轉身走掉了。


 

想像一下:夏天的瑞典,無限風光美麗,他們有大把的時光可以共同分享,意想不到的是,卻為彼此內心的固執己見毀掉了一個浪漫時光。


 

這樣的結果,就是以樂做苦了,一點也不好玩,真是歧視不解風情啊。


 

其實,歐洲的幽默,最早就是以苦做樂來的,黑暗,寒冷,漫長的歐洲,當初是種豆不出豆,種瓜不產瓜,疾病,瘟疫,貧窮的困擾,活下來的人,怎麽辦,就養成了以苦做樂的習慣,不能都鬱悶而死嘛。追跟求淵還是清苦害的結果。當時的人民,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跟命運抗爭,而今呢,卻成了種族歧視的冷武器。


 


 

語言,文化,思維方式,群族,國與國之間,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存在差異和界限,但是在跨越這個界限進行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具有平等的姿態,懂得雙贏,這才是高手,才是生存之道。


 

我說說芬蘭一個生產小食品的公司,這家公司生產的小吃是以爆米花外麵裹上奶油巧克力,產品名稱就叫做“Kina”,中國。


 

以前封麵設計上麵有個中國人的頭像,他們自己覺得這個設計不妥當,有些傻乎乎的,有嫌疑是對中國人的歧視,人家這兩年,就自覺把產品的封麵設計改了。


 

懂得尊重,就會贏得消費者的歡心,也避免給企業帶來麻煩。

聰明吧。


 


 

以前的包裝設計


 


 

改包裝後的設計


 

新聞背景資料:


 

荷蘭副首相就中國選手受辱表態:荷蘭人應該注意不要侮辱傷害少數人群,“這可能僅僅是一個玩笑,但不是讓人開心的玩笑”。


 


 

據荷蘭電視廣播公司1日報道,針對近日引發熱議的“中國選手參加選秀節目遭評委開玩笑侮辱”事件,荷蘭副首相兼社會事務和就業部長阿舍爾當天表示,荷蘭人應該注意不要侮辱傷害少數人群,“這可能僅僅是一個玩笑,但不是讓人開心的玩笑”。


 

此前,美國著名媒體《大西洋月刊》刊登關於此事件評論文章。文章稱,究其主因在於,冒犯中國人的言論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見慣。


 

事件中的中國留學生汪瀟11月29日在荷蘭媒體發表聲明,首次談及該事件,“當我再回顧這一段時,我很肯定,我一點都不喜歡其中的‘玩笑’。在一個由多元文化組成的社會中,人們應當彼此尊重,以得體的方式對待對方,盡可能地不去冒犯他人,並在開‘玩笑’前多思量。”


 

在11月17日播出的“荷蘭達人秀”節目中,來自中國的經濟學及商學博士汪瀟走上比賽舞台展示自己的唱功,卻遭到評委戈登連番以“像中餐廳跑堂”的奚落。對此,阿舍爾表示,荷蘭社會應重視並認真對待少數人群感到受傷害的跡象。除了汪瀟事件引發的種族爭論,聯合國人權組織正在調查荷蘭傳統節日聖尼古拉斯節中“給聖誕老人打下手的為何是黑人”,有消息說,如果調查確認,荷蘭將被指種族歧視。


 

汪瀟的聲明稱,在荷蘭的學習和生活中所認識的荷蘭朋友都是熱情、善良和善解人意的。“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在比賽中,我將注意力放在了歌唱上。我沒有太留意評委對我的每一個評語,但我已感到其中的一些話是不禮貌的。”當地華人群體要求評委戈登就此正式道歉。“荷蘭達人秀”節目的製作方1日表示,對該節目負全責,當初在製作節目時並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反應,當時應該把這些片段從節目中剪掉。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月22日刊登題為《西方電視上的反華種族主義司空見慣》的署名文章,作者馬特·斯基亞文紮認為,這種辱華“玩笑”並非偶然,究其主因在於,冒犯中國人的言論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見慣。


 

文章稱,在近日的《荷蘭達人秀》節目中,在中國出生的30歲的參賽者小王(音)——課餘時間當歌劇演員賺外快的一名博士生——演唱了威爾第的名曲《女人善變》,表演十分精彩。


 

然而,達人秀評委之一、名叫霍伊克羅特的荷蘭歌手卻利用這一機會來嘲笑小王的中國人特點。達人秀的另兩位評委都為霍伊克羅特的言論感到難堪。名叫丹·卡拉蒂的美國評委甚至對他說,他“真的不應該說這樣的話”。


 

這起事件發生前,美國廣播公司深夜播出的節目“吉米·基梅爾現場秀”引起爭議。一個6歲的小男孩說,要殺光所有中國人。


 

這個節目迅速引起了反應:華人和華裔美國人團體在美國廣播公司演播室門外舉行了抗議,甚至到白宮請願。事後,雖然基梅爾和該公司都進行了道歉,但人們仍餘怒未消。


 

事實上,人們對基梅爾玩笑的反應之強烈,甚至引起了認為中國人團體反應過激的人的反擊。文章稱,可以理解反擊者的邏輯,但不同意他們的論點。顯然,就連最偏執、最為沙文主義的中國人也懂得,美國所窩藏的抱有大規模謀害中國人的幻想的人很少。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認識到,該節目中的幽默(或者幽默嚐試)僅僅在於,這個男孩如何口出狂言,以及基梅爾如同冷麵滑稽演員的反應。


 

實際情況是——荷蘭電視上的事件證實了這一點——冒犯中國人的言論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見慣:一名業餘時間演唱歌劇的博士生因具有類似於在餐館幹活的中國移民的種族特征而被不經意地嘲笑;一個男孩叫嚷要殺光中國人僅僅是一個小孩無知而逗樂的言論。


 

這也不僅限於針對中國:9月份,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主持人雇用一個人模仿印度人的口音議論印度貨幣盧比的價值。3月份,作者的同事考特斯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談到非洲裔美國演員弗雷斯特·惠特克在曼哈頓的一家熟食店被店主抓住並搜身。店主沒有認出他,而且懷疑他順手牽羊。店主一認出他,便感到無地自容——他不認為自己是種族主義者。考特斯寫道:“種族主義活在特別邪惡的個人心中,而非一個民主社會的心目中,這一看法讓一些人來勁。他們時不時地口出狂言。”


 

文章指出,這一點也適用於反華種族主義的情況:問題並不僅僅在於那個荷蘭電視人物是一個怪人,也不在於基梅爾及其製片商十分麻木不仁,而是在於,我們仍生活在出現這種情緒的社會中,這些“口誤”的頻繁發生令人頭腦發木。


 

在中國人民如何看待美國方麵,這些事件也造成真實的後果。看看中國的鳳凰衛視就基梅爾事件所做的一項民調的結果吧。當被問及是否認為這個6歲男孩在電視節目中所說的話是偶然的時,大多數人(62%)說:“這是美國社會所有層麵的公共平台長期傳播中國威脅論所造成的後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94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歧視在哪兒都有,自己也歧視自己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