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4)
2009 (117)
2010 (106)
2012 (75)
2013 (117)
2014 (105)
2015 (93)
2016 (72)
要考高分 古今中外都得通曉
北京八中語文特級教師劉運秀表示,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試題(北京卷)文化味加重了,現實性強了,作文靈活性強了。例如,基礎知識題中涉及了國外公司裁員,選詞填空中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等環保類社會熱點話題;基礎題部分還考到了托爾斯泰、左拉、巴爾紮克等外國文學史上有代表性的著名的作家。
由此可見考題注重了個人發揮,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不再隻考課本,而考的是學生日常的積澱、考的是功底。“因此今年語文的平均分可能要比前兩年略低。”劉運秀說。
熱點關注:高考作文命題中的常識問題
2009年06月08日 春城晚報
又到一年高考時,不像有的人對某些學科壓根就不懂,作為對母語的考察,不分年齡,不分階層,高考的作文題目總會引起全民參與討論。高考作文命題的初衷總是存在一定價值判斷的,或者說不單純檢驗考生的文字水平,更考察其思想內涵,儼然有些思想品德教育的意味,發揮著高考指揮棒對人們的教化作用,這種“教化”不單影響考生,也影響著老師、家長,乃至波及到全社會。
怎樣的高考作文才是好文章?按照我的理解,直抒胸臆,把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就是好文章。作為高考過來人,我這樣說可能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高考畢竟很現實,是關係到個人前途命運的大事,而說真話總是有風險的,特別是高考作文命題往往是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這樣一來考生和改卷老師自然會“揣摩聖意”,用今天的話說叫“把握當前時代脈搏”,投其所好難免就有些言不由衷了。
以考生的處境想,我覺得某省給出抗震救災的一組材料來寫作文比較難。有人一定會反駁我,這個題目去年都考過了,寫熟悉的話題不難。的確,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後接踵而至的高考,無論有沒有給出與地震直接相關的作文題目,很多考生都不約而同地往地震上靠,成功揣摩到有關方麵的心思。今年再麵對同樣的命題,可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要想寫出新意不大容易——擔著“立場正確”的風險,要麽極高分,要麽極低分,拿捏文章尺度也是非常難。
海南卷的高考作文命題是“誠實善良”,寧夏卷是“善良”,遼寧卷也給出了一組與誠信有關的材料。我很驚訝,命題者難道是江郎才盡了嗎?考察一個看上去沒什麽新意的題目。寫“誠實善良”的確是在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問題在於命題者高估了高考作文對人們的教化作用。高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這種影響力到了個體身上可能就很膚淺,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寫作文隻不過想拿個高分而已,不可能因此激發“天下無賊”社會理想。倡導誠信固然不錯,但永遠地倡導誠信,高考作文不約而同、接二連三考察誠信,就有些可悲了。從這個側麵也可以看出,誠信在今天的社會是多麽稀缺的資源。最具諷刺意味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寫“誠信”,四川一考生的滿分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被當作範文刊登出來,卻被網友指出涉嫌抄襲當年第7期《雜文選刊》刊發的《患者吳良知先生的就診報告》。“抄襲”與“誠信”完全是南轅北轍,可這樣的事情竟然就發生在高考作文的考場上。
各個省份五花八門的作文考題中,我偏愛廣東卷的“常識”,作文材料上寫到,“我們生活在常識中,常識與我們同行。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出新”……我猜測,是不是南方報業在廣東的緣故,一些理念也影響到了命題者。鳳凰台的主持人梁文道在《南方都市報》上開辟專欄,文章並沒有高深的專業知識,隻是在敘述一個又一個的“常識”,卻讓讀者震撼。大家都知道“太陽從東邊出來”是常識,法律也規定了常識、公理可以不用舉證,可重溫這些常識,卻總能啟迪民智,“溫故而知新”。常識更是有力量的,《南方周末》有一期的卷首語說“常人的悲歡,常識的力量”,回顧2007年,該文表示“這一年,中國的任何涓滴進步都基於權力對平常人的敬畏,基於國家對常識的回歸”,並以重慶“最牛的釘子戶”、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複核權等事件為例,說明“常人的悲歡日益成為國家的悲歡,常識的力量日益成為國家的力量”。
“常識”這個命題的內涵很豐富,也啟迪考生成為現代公民。“常識”被不斷地提起,也不意味著高考作文命題者才思枯竭。汶川地震寫入曆史,是眾人皆知的“常識”,高考作文一遍又一遍地回顧這段曆史,提醒國人不斷反思,牢記這段共和國的災難;“誠信”也可以說是常識吧,高考作文一再重溫這個常識,其中自有深意……高考作文的教化作用不會立竿見影,潛移默化中對國家和個人有那麽一點點改變,也是難能可貴的。(普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