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幸福劇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們的吃相是如此重要?

(2007-05-01 01:57:08) 下一個

 

吃相也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與文化有關。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生活價值觀念,即使文化相同,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認同。就拿吃飯的習慣,也就是吃相,就有不同的認同。

記得很多年以前,我去塞浦路斯,在賓館吃早餐,臨桌一位年輕的牛津女學生,安安靜靜吃完早餐,剩下的盤子,幹淨,桌麵仍然保持整潔,看見我自己的盤子狼藉一片,在“文明輸出”的麵前,我記憶深刻,也慚愧。在以後的日子裏麵,就收斂好自己的不良習慣。

當然,就拿中國人吃飯的時候,必須端飯碗的規矩,我那二分之一就曾經問過我:為什麽必須要端起飯碗,我說我老爸告訴我,如果他吃飯不端起飯碗,他老爸就把食指作成弓字形狀,敲打他的頭,很疼。

可見吃相如此重要,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有一天,我那二分之一回來又補充了關於吃飯端碗的問題,一個娶了台灣女人作太太的同事講在台灣吃飯端飯碗的事情;端飯碗的手腕背麵必須要對著外麵,為什麽呢?用手掌向上端飯碗,或者手指麵對外麵,狀態就是個討飯人所作的狀態,很丟麵子,也沒有家教哦。

在瑞典,有一個兒童文學和對世界文學都有影響的小人物皮皮

(Pippi),當初皮皮產生出來的時候,並不受到歡迎,由於皮皮的母親去世,爸爸又在非洲當酋長,皮皮有一大箱子的珠寶和金幣,生活無憂,沒有任何人可以約束她。於是皮皮站沒有站相,坐沒有坐相,走沒有走相,做飯一陣亂來,吃飯更是沒有吃相,更嚴重的是,她居然不去上學。後來看了世界著名導演伯格曼(Ingmar Bergman)自傳,方知其父親是個瑞典牧師,對他們教育極其嚴格,每天吃飯前得把指甲剪好,手清洗幹淨,頭發得梳理整齊,才可以走到飯桌上去。歐洲人的理性,要求完美,秩序和嚴謹,跟中國舊時候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厲規矩並不遜色。

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吃相,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英國文學家的名作,裏麵那些英國紳士用著怪腔調尖刻地挑剔著:"Oliver, he wants more!" 嘿嘿,哪裏有文明的一點氣息。

關於共產主義,沒有能看得見吃相,隻有規格,那就是“土豆加牛肉”了。

有件事情,我那二分之一就搞不明白;為什麽你們朋友在國內餐館一起吃飯的時候,滿桌的菜,又是喝酒,又是抽煙,還要喝茶,同一時間弄得熱火朝天的,大有騰雲駕霧之感呢?

說來也怪,每次去餐館,服務員常常是送上刀叉,不送上筷子,二分之一就要問;“為什麽不送上筷子?”,

 服務員送上筷子以後,總是好奇的看結果,二分之一果然是用筷子好手,引得服務員稱讚,這個時候,二分之一就轉過身去,皮笑肉不笑地說:“對比起,我聽不懂。”

這句話引得大家更熱烈地稱讚;中文說得真好。

其實,這個用得好筷子的人,就會說這一句話,而且屢試不爽。自然,更不必談起吃相來

我在網絡上看見一個留學生,來自東北,喜歡吃麵食,剛出國的時候,有一次吃麵條,吃得很香,呼嚕呼嚕的,弄出聲響,搞得老外很吃驚,這位學生一見,不但吃驚,也受到刺激,於是發誓不再在國外吃麵條了,要知道在他的家鄉,吃麵條不吃出聲音來,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表明你並不喜歡或者不認同麵條的美味,也是一種不禮貌,更何況那也是一種享受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蘇鄉門地的評論:
你這兩點都補充得非常重要,謝謝!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吃相,可以說是家教的射影,家教不同,吃相必定不同。

細嚼慢咽看似簡單,但那是種修養和文化。 狼吞虎咽看似可愛,其實是缺乏教養,沒規矩的體現。

飯碗上留不留米粒剩飯,是同一個道理。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此身如寄的評論:

俺老母親就常常教育俺,吃飯得慢慢吃,對身體有好處,自然也是一種享受。
俺吃飯有時候也有點快,特別是想事情的時候。咳。
此身如寄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吃飯出聲音的事情,男朋友的媽媽比較率直,跟我指出了,盡管當時不好受,可是想想也是對的。別人還不會跟我說出來呢。在別人的國家,在別人的地盤,還是得注意,沒什麽可爭的。

現在在公司吃飯,抿著嘴吃飯,不發出聲音,就是吃的速度慢下來挺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