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多談主義之一:先談法西斯主義2

(2006-11-26 09:18:51) 下一個
多談主義之一:先談法西斯主義2

朱雨心
 
納粹,是德意誌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縮寫的漢語的音譯。本來,按漢語的習慣,可以簡稱為:德民社工黨,或進一步簡稱為:社工黨。為什麽這些都棄而不用,反而用了個沒有人看的懂的詞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的:看的懂的東西,容易引起思想混亂;反到是看不懂的,不容易引起思想混亂。世上的事,就是那麽怪。
 
法西斯這個名詞,來源於古羅馬權杖的名稱,由此推其本意,大概應該是“國家權威主義”的意思。法西斯主義起源於意大利。墨索裏尼說: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反作用”。是對什麽東西的反作用呢?是對歐洲從法國大革命以後湧現的,在當時流行的,許多主義的反作用。首先,法西斯主義是與共產主義完全相反的,其次,法西斯主義也與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等有衝突。
 
愛國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的核心內容。而愛國主義不是共產主義的東西。國家,在共產主義裏,本是一個負麵東西。國際主義才是共產主義的核心內容。共產黨唱的最神聖的歌是《國際歌》,追求的是“英特納雄奈爾”,即,國際主義。為什麽這歌唱到要緊關頭,忽然不用明明白白的“國際主義”一詞,而改用不知其所以的“英特納雄奈爾”了呢?原因就是前麵講的:看的懂的東西,容易引起思想混亂;反到是看不懂的,不容易引起思想混亂。為什麽呢?這其中涉及到上個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深層次的原因,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待日後有空再另議。
 
其實,看不懂,也照樣引起思想混亂,隻不過與看的懂的亂,不一樣而已。所以,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先前愛某主義是因為無知,後來改成恨該主義還是因為無知。而且,往往越是無知,越是先前愛的要命,而後恨的要死;往往越是無知,越是愛憎分明,愛與恨之間的轉換,越迅速、越徹底、越頻繁。那麽智者呢?往往立場不怎麽鮮明。先前也並不怎麽愛,後來也並不怎麽恨。真可謂“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老子)。
 
正因為愛國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的核心內容,任何帶有愛國主義內容的東西,常常自然就包含了法西斯主義。這也就是為什麽小布什的《愛國法》一出籠,人們立刻就吻到一股法西斯主義的氣味。
 
法西斯主義與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等,其實並不正麵抵觸。法西斯主義反對的是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等所包含的,任何與國家利益不一致的內容。用我們熟悉的話說:法西斯主義要求“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法西斯主義認為: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衝突時,應該犧牲個人利益以維護國家利益;當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等與國家利益衝突時,應該限製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等以維護國家利益。小布什的《愛國法》不就是這樣的嗎?有人說小布什搞法西斯主義,那是一點都不冤枉的。
 
再用我們熟悉的例子作個比方:
“大河有水,小河滿”,這是法西斯主義;
小河有水,大河滿,這是自由主義;
大河,小河,“一片汪洋都不見”,這是共產主義。
 
講到這裏,必定許多人心裏嘀咕:愛國主義到底好不好呢?這個本來不是本文所關心的事。本文所關心的是:是什麽,為什麽,怎麽樣,這一類的問題。“好不好”,是完全另一類的問題,是美學問題或宗教問題。美學的問題,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種不同的答案,張三認為瘦的好,李四認為胖的好,永遠都討論不出個結果來。當然,美學的問題,至少還是可以用統計的方法,多少弄點結論出來。宗教的問題,正好相反,問題還沒出來,結論就已經早就有了,不論什麽人,答案必定永遠都是同一個,那還有什麽可討論的呢?話雖如此說,這個問題倘若不先稍議一議,許多人睡不著覺。
 
魯迅先生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做裝飾的地麵。順著魯迅先生這話的意思作些修改:我不愛野草,但我更憎惡這以野草做裝飾的地麵。有了這兩層意思,差不多就可以回答愛國主義好不好的問題了: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愛國主義,本是邪惡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並不美麗的野草。
 
愛國主義本是現代民族國家出現而產生的衍生物。而現代民族國家,是建立在盧梭的“主權在民”這樣的民主概念上的。民主以及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及其製度,與自由,平等,博愛是從根本上不相容的,從而又反過來動搖民主本身的道德基礎。自由,平等,博愛,是國際主義的,民主以及現代民族國家卻是種族主義的。愛國主義當然也就是一種種族主義。然而,邪惡的,是民主以及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及其製度這樣的,由愛國主義做裝飾的,“地麵”,而不是在其上生長的愛國主義本身。這也就是為什麽歐洲在完成了從君主製“地麵”到現代民主製“地麵”的轉變後,立刻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後不過二十年,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規模,烈度,頻率,遠遠超過了原先的君主製。在民主麵前,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不堪一擊。
 
愛國主義有正義的,也有不正義的。一個弱小民族的愛國主義,往往是正義的;一個強大民族的愛國主義,往往是不正義的。以當時的德國而言,墨尼黑協議,標誌著德國推翻了列強對德國的壓迫。大致上以墨尼黑協議為分界,這之前,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及其愛國主義基本上是正義的,之後走向不正義,倘若暫且不考慮猶太人的問題的話。朱雨心完成於 2005年3月5日。(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acdeffagg 回複 悄悄話 又是把正義之類的東西放在國際關係中了.難怪愛國主義也可以討論其正義性了."一個弱小民族的愛國主義,往往是正義的;一個強大民族的愛國主義,往往是不正義的。"我真不懂您那些很有些閃光的分析,怎麽最後能導出如此隨隨便便的結論呢? 其實很簡單嘛,自己的愛國主義是正義的,別人的愛國主義是否正義,要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愛國主義.簡言之,對自己有利的永遠是對的. 從來就沒有絕對的正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