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心存感恩說色難

(2008-11-22 09:42:38) 下一個
前一陣子在某論壇看到了數篇抱怨父母的文章,理直氣壯地批判控訴父母的種種不是,看不到多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和朋友談起這件事情,朋友email了幾篇文章來,讀後,感觸良多。。。。下邊就是這幾篇文章,略有添加和刪減。

色難:幾千年前孔子關於孝道回答子夏時就哀歎過“色難”,說子孫對老人臉色難看。到了今天似乎還未見好轉,很可能還會“色難”下去。
  孔子說供養老人吃穿並不難,難在態度上。父母臥床養息,看見兒子進屋,父母說要喝杯水。兒子就倒了一杯水,一言不發,擱在桌上,那就是說:“喝吧!”。隻有冷冰冰的動作,沒有暖洋洋的關懷。
  孔子對此有點氣憤,說: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把人比之於犬馬有點言重了。不過,他提出的這個“敬”字,也是夠我們反省的了。但是,孔子這個“敬”字還隻是表象,不是發乎心而轉為“愛”。比如我們給小女兒倒杯茶,親嚐冷熱適度,然後,一臉笑,嬌嬌,乖乖,喝吧,一點也不存在“色難”的問題。
  孔子關於孝道回答孟武伯的那句話:“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以父母對兒女的病痛的那種擔憂心情對待父母就是孝心。這話算是說到家了,在家庭中,父母對兒孫很少存在“色難”的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寬鬆的大學環境,給我提供博覽群書的機會。我所看的書中,唯有一本是一氣兒讀下的,那就是《論語》。雖是古書,但讀來琅琅上口,很合“胃口”。書是從中文係一碩士生那裏借來的,我花了一個下午把全文抄下。隻要有空,總要拿來品味一番。
  後來,我讀了碩士,參加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孩子讀小學後,我從繁重的育兒工作中稍有解脫。於是把父母從遙遠的異地接到上海,想盡點做兒女的孝心,讓操勞一生的他們享享清福。我們除了允許他們掃掃地之外,其他家務不許插手。我們既要買菜、洗衣、做飯,還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健康體檢。我開始時做得非常到位,還每天晚上抽出半小時左右與他們聊天,逗他們開心。
  但時間久了,就慢慢倦怠鬆懈,甚至有些煩躁:媽媽變得羅嗦了,有時一件事要反複問幾次;爸爸痰液太多,把裝修一新的牆壁都濺髒了;他們經常身體不適,陪他們上醫院都要耗上大半天時光;勞累一天,回家不能休息就得做飯……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慢慢發生變化,對媽媽的羅嗦,很不耐煩地大聲回答她;對爸爸的“不講衛生”,也不禮貌地當麵指出,有時連笑容都擠不出來。
  往往事情過了就開始後悔。我真的盡“孝”了嗎?《論語》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孝”的真諦——“色難”,即子女對父母能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才是真正的 “孝”,而這是最難做到的。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大體意思是:如果把孝僅看作能供養父母,那麽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如果沒有對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麽,兩者還有區別嗎?《論語》還說:“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就是說,侍奉父母,發現他們不對的地方,要婉轉地規勸,他們若不聽從,仍當恭敬,不可冒犯;內心憂慮,卻不怨恨。始終如一地和顏悅色。
麵對這些話,我有何理由自誇?父母為子女操持一生,像一架超負荷運轉多年的機器,許多零件鬆動老化了;他們在一天天老去,而我們卻忽略了。媽媽羅嗦,是因為她耳朵變背了,爸爸痰液增多是因為早年抽煙,晚年抵抗力下降就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他們肌體衰老了,大腦也不斷萎縮,慢慢地變回孩童,需要子女精心照顧。“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小孩生下來三年之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我們難道不應該拿出父母當年的耐心和細致來照顧他們嗎?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要和顏悅色、常懷感恩之情,是我再讀《論語》得到的最深感悟——心存感恩,才能由色難而色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