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門戶相當,性情未必相當(1)

(2008-08-06 07:23:45) 下一個
門戶相當,不一定是和諧家庭的基礎
談戀愛的時候,也正是我的逆反心理比較強的時候,因此一直掙紮在轟轟烈烈和平平淡淡之間,挑戰“門當戶對”,就是這種掙紮的產物.動機決定結果,我的挑戰以失敗而告終..最後還是和雖然門當戶對,但是性格與我截然不同的老公結婚了。
“性格不和”確實導致了很多原本相愛的一對好夫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婚姻破裂這條路。這也是”門當戶對"的觀念,得以長久被接受的一個主要原因:不是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成長環境決定人物性格嗎?但是當我和老公牽手至今,特別是和婆婆朝夕相處了三年多以後,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門當戶對並不一定可以帶來相同的生活態度和性格誌趣,門當戶對未必就能產生共同語言..

我的娘家和婆家門當戶對,特別是婆婆媽媽的家庭背景,鳳毛麟角地一模一樣:媽媽婆婆都出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用現在的話說都是“20後”了.她們的母親是識文斷字的家庭婦女,帶著一對小姐妹,留守家鄉,父親是鐵路工程師,常年飄泊在外,也因為這個緣故,父親再娶一房新太太陪伴左右,並且很快就有了能夠傳宗接代的寶貝兒子.。消息傳到家鄉,原配太太很受打擊,抑鬱成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姐妹,隻有背井離鄉,離開老家,投奔在鐵路部門已經當了段長的父親,和繼母以及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們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但是媽媽婆婆的性格和處事,大相徑庭,門戶相當的兩個家庭給我送來了兩個很不相同的偉大母親:媽媽以豁達的“放得下”而深受晚輩的尊敬,婆婆則以積極的“拿得起”而深受晚輩的喜愛。

舉幾個例子來說說吧:

"如果要控訴的話"
前一陣我打電話和媽媽講起網絡上對做父母的一些批評,媽媽開玩笑地對我說,運動來了,如果你必須參加控訴的話,就控訴我好了.我想我總歸會有傷過你的地方吧,把這些說出來以後,就輕鬆了,咱們之間鐵一般的安定團結,不會因此而受影響的,不過你的控訴對象隻限於我,就事論事,千萬不可擴大化,引申化。我是知道的,隻要兒女心裏感覺舒服,媽媽是不會在乎控訴或者讚美.,因為媽媽對此看得開,放得下。
婆婆聽我講述了網絡論壇對做父母的批評之後說,聽聽,做父母的並不都像咱們這樣一心為孩子著想,一切為了孩子的,有些做父母的的確很自私,做自私父母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倒倒苦水也是應該的。如果要控訴的話,就控訴這些沒有愛心的父母.不過,不孝的兒女也是有的,因為私心說父母壞話的,很不好,太不厚道了。的確,婆婆很愛孩子,為了兒女,年近八十高齡,老人家還是起早貪黑地忙個不停,我們家裏的家務事,婆婆樣樣拿得起,如果我還要挑三揀四來控訴的話,必然會破壞家中安定和諧的大好局麵,離家庭解體恐怕就不遠了。

“果醋一咕嘟”,“活著不單靠食物”
媽媽婆婆都是老年人,需要適時適當的“進補”了。婆婆會很認真地搜集進補良方,比如如何炮製以蒲公英為主的野菜汁,以蘿葡嬰掛帥的蔬菜汁,並且決不是說說就算了的紙上談兵,而是嚴格遵循配方,進行一絲不苟的實踐,甚至像“果醋一咕嘟”這種很難讓人“拿得起”的計量步驟。媽媽則不然,她認為壽命長短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而是以天意為主宰的,因此她能持“放下”的態度,一方麵不忌口,另一方麵不進補,“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滿有喜樂地活著,才是人生最幸福的。媽媽的進補配方很簡單,從心所欲不逾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