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想念”,
讓我淚水漣漣,
“想念”把我帶回了童年。
一杯香茶,
一本線裝書,
紮羊角辮兒的女孩,
依偎在爺爺的膝前,
身後的房簷掛著一盆金邊的吊蘭。
線裝書是半塘老人的遺作,
味甜心酸的《味梨集》裏,
提到了六歲的爺爺,
還有爺爺的老師李髯。
紮羊角辮兒的女孩,
靜靜地聽著爺爺的故事,
好奇地盯住了爺爺的眼睛,
不懂那裏邊為何淚光閃閃,
悄悄把茶水推到了爺爺的手邊。
直到一個雨天,
爺爺去了醫院,
再也沒有回來,
紮羊角辮兒的女孩,
抬頭望著滴水的屋簷,
和那盆孤獨的吊蘭,
突然明白了爺爺眼裏的淚水,
原來那閃閃發光的就是“想念”。
一杯糖水,
一本線裝書,
紮羊角辮兒的女孩,
捧著爺爺的照片,
趴在爺爺坐過的藤椅前。
淚珠一顆顆地滾落下來,
抿一口糖水,
衝淡了嘴角的苦澀,
留下的酸酸甜甜,
就是那無窮無盡的“想念”。
附:李髯先生簡介,《四印齋所刻詞》(圖片),哥哥姐姐童年時的合影(我沒有童年時的照片,隻能從哥哥姐姐那裏,找到些許“羊角辮兒女孩”的影兒)。
李髯先生簡介:
李樹屏,字小山,號夢園,別號李髯,清代人,李江的弟子。李樹屏聰慧絕倫,十三歲進入學校學習,尚書萬青藜對他非常賞識。因家裏貧窮,無意進取功名,在尚書萬青藜和王半塘(清代詞壇之大師之一)家教書,侍禦兩家十餘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州內發生災荒,他積極籌辦賑糧,救濟災民,並請求官府降低糧價。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起義風起雲湧。當時,他在安肅縣(今河北徐水縣)縣衙做幕僚。徐軍門奉命駐守安肅剿殺義和團,用法嚴峻。李樹屏對義和團義舉深表同情,竭力保釋被俘人員,救了很多人。晚年回家,在穿芳峪西妙溝,與同道八人,另立一村,名八家村,常與李江、王晉之交往,合稱“穿芳三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