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藝術作品欣賞
(2007-12-23 14:46:11)
下一個
“揚州八怪”,是清朝初年在揚州的一些勇於創新的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明顯的人道主義精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是鄭板橋。鄭板橋的作品,畫的不過是竹子,但表現出了鄭板橋的人道主義思想。鄭板橋自己說,竹“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幹霄”,就像“君子豪氣淩雲,不為俗屈”。鄭板橋畫的竹,清瘦,竹根就緊緊地紮在石頭裏,那麽堅定,一絲不動,寄托了他對人的苦難的同情、對人的博愛精神、對人的發展的關切、對惡勢力的憤慨和與之鬥爭的決心、反對不平等和追求人的平等等人道主義思想。
鄭板橋,名燮,號板橋。生於1693年,死於1765年,終年73歲。
鄭板橋的一生大約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50歲以前,讀書求仕,賣畫為生。
第二階段,50歲到61歲,在山東作七品官兒。
第三階段,61歲罷官歸裏,終老揚州。
一、寒門儒士(50歲以前)
1693年,鄭板橋出生於江蘇興化縣。名燮,字克柔,號板橋。
鄭板橋的先祖,三代都是讀書人。父親是私塾教書先生,家境是貧困的。鄭板橋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父親。好在父親就是教書先生,教自己的兒子也是搭個便車。
鄭板橋22歲開始學習繪畫,24歲中秀才。
考中秀才以後,為了生活,一個江村的鹽商邀請鄭板橋作私塾先生。鄭板橋寫了一副對聯,恰當地說明了這時的生活:“半饑半飽清閑客,無鎖無枷自在囚”。
1732年,板橋四十歲,在科考中中了舉人。1736年,鄭板橋44歲,考中進士。他在二甲排名88,這年二甲共錄取90名,幾乎名落孫山。他從24歲考中秀才,到考中進士,曆三朝而成正果,前後共用去20年的光陰。所以他說自己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鄭板橋傳世的最早的作品是《墨竹圖》。
鄭板橋是怎樣畫竹呢?
第一,寫實。
鄭板橋畫竹首先是寫實的。在寫實的基礎上,又有加工、改造,以便表現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對畫竹的過程,作了很好的說明。
第二,提煉。
鄭板橋畫竹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加工和改造。《竹石圖》有一首詩說明了加工提高的過程。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第三,總結。
鄭板橋總結畫竹的全過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二,七品官耳(從50歲到61歲)
鄭板橋終於在1742年,也就是50歲時,到山東範縣去當知縣。“七品官耳”是鄭板橋刻的一枚閑章。三年以後,即1745年,他奉命調山東濰縣。濰縣是山東的大縣。
鄭板橋當縣官,留下許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是的是“難得糊塗”的故事。據說,鄭板橋由一次去濰縣西北,借宿在一茅屋。茅屋的主人是一位儒雅老翁自稱“糊塗老人”。老人有一個大硯台,有桌麵那麽大,老人請鄭板橋題詞,以便刻在硯台上,鄭板橋提筆寫了四個大字“難得糊塗”。鄭板橋用了一個印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因為硯台太大,鄭板橋就請老人寫一段跋文,老人欣然同意,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於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也用了一方印章,鄭板橋一看,寫道:“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就是考舉人第一,考進士第二,考狀元時得第三。鄭板橋大驚,又補寫道:“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就從這件事起,鄭板橋受到大的震動,決定辭官回鄉。1752年,鄭板橋終於辭去知縣。這時,他畫了《墨竹圖》,以表心跡,他在畫上寫了一首詩:
置身已在煙霞外,莫問人間道路難。
寫與數枝清瘦竹,秋風湖上作魚竿。
從這首詩來看,鄭板橋已經感到人世間道路的艱難,已經想置身於世外,在湖上作一個無憂無慮的魚翁。
鄭板橋的另一幅《墨竹》表現得更明確。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瀟瀟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
次年春天,鄭板橋離開濰縣。十二年的官宦生涯,臨走時隻有三頭毛驢。板橋自己騎一頭毛驢,書童騎一頭毛驢,另外一頭毛驢馱著書。當時百姓站立道路兩旁挽留。在鄭板橋作縣官的十二年間,數次監獄空著,沒有犯人。他走後,百姓供奉著他的畫像,為他立了祠堂。還有人給他寫了一幅對聯:“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懷念陶淵明辭官歸隱,已經成為鄭板橋的心事。
三,暮年賣畫人(從61歲到73歲)
鄭板橋回到揚州後,畫了《墨蘭圖》,三叢蘭花,姿態瀟灑,空白極大,題詩一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蘭花花蕊多白色,稱作素心蘭。秋蘭多赭紅色,稱作赤心蘭。詩中寫道,不管是素心蘭,還是赤心蘭,都會把芳心給別人看。這裏的蘭花,就是鄭板橋自己,作者要說,自己經受現實生活種種磨難,練就了剛正不阿、耿介堅貞的性格。
這時鄭板橋畫竹,已經爐火純青。竹,是他的人格、興味、力量、追求、祝願、牢騷的象征。竹,虛心、清高、有節、脫俗。
主講人: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