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日光之下,與眾不同的耶穌是一個充滿了熱情的激進分子
(2007-11-27 12:38:31)
下一個
神人同在的耶穌,他的人格特征是什麽樣的呢?凱德伯瑞說:"也好,以獨特、新奇、獨到等字眼來形容耶穌的獨特之處,還不如以激進、熱情、極端來形容更為精確。" 耶穌確是一個充滿熱情的激進分子,有時簡直就像害了熱病。"對觀福音書"本是記敘文,但由於耶穌的激情資質,加之以比喻訓眾,就使人讀來像抒情詩。耶穌激進熱情的性格,以及與眾不同的言行,
使耶穌的親屬
"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癡狂了。"
耶穌進行戰鬥的幾件事,譬如他教訓他的敵手,敵手抓他,他就飛身離去;一進耶路撤冷的教堂,就趕出作買賣的人,推倒買賣人的桌子凳子;都令人感到他確是與眾不同的狂人。他的門徒死了父親要回去安葬,耶穌卻讓死人管死人,讓門徒跟從他……這種狂熱的性格最適合於革新和革命,而身為猶太人的耶穌,也確實發動了一場對於傳統的猶太教的革命,使得基督教終於從猶太教分離出去,乃至成了冤家對頭。
激進熱情的性格使耶穌常愛走極端,因此,與"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的孔子不同,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裏路,你就同他走二裏……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麽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可見,以愛易爆,用極端的愛,來改變世界,來反抗一切形式的壓迫,正是耶穌的人格特征。
耶穌之為“以馬內利”(神人同在),還在於他違背常識而施行奇跡。在耶穌生活的時代,猶太人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觀念:許多疾病是由於邪靈、魔鬼(撒但)占有了患者的身體所引起的。而耶穌既然是屬神的,那麽自然就有神力驅逐魔鬼,使病得愈。所以有病的人一看見耶穌,身中的魔鬼就發抖害怕,根除了魔鬼,病就好了。於是,耶穌似乎無病不能治,甚至能起死回生 ……耶穌對那"死了一般"的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除了到處訓眾,宣講天國的福音,耶穌的第二大職業似乎就是驅鬼治病。不是別的,正是驅鬼治病,才使信耶穌的人愈來愈多。自然,除了驅鬼治病,耶穌還行了其他一些奇跡。有一次,耶穌"拿著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掰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又有一次,耶穌在夜裏隻身在海麵上走,門徒以為是鬼怪而驚慌害怕。彼得從船上下去,在水麵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因見風浪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耶穌拉他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耶穌:"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
中國人讀"對觀福音書",就像讀《西遊記》、《封神演義》,然而《西遊記》之類的書是遊戲之作,除了一些"愚民",很多滿足於常識的讀書人是並不相信的;但是,信奉基督,卻意味著信奉這個奇跡的王國。所以,基督教傳入中國,在"愚民"那裏反而有市場;而在讀書人那裏,耶穌正是應該敬而遠之的"怪力亂神"。
人子耶穌之為神子基督,還表現在他不隨順傳統和眾人,而成為被眾人所棄絕、被家鄉所驅逐、被故國所殘害的先知。因此,盡管耶穌被聖靈充滿,有神恩在他身上,但卻被家鄉的人所厭惡。有一次,耶穌在家鄉訓眾,因其對家鄉人的批判,使得家鄉入"都怒氣滿胸,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耶穌也明知家鄉人不信他、厭惡他,卻偏要自討苦吃,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因為"家鄉"正是先知所處的現實,先知來得早,眾人不能理解他,他就攻擊"家鄉"而為"家鄉"所棄絕。所以,耶穌到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又變成了"家鄉" 而冷落和迫害耶穌:"耶路撤冷啊!耶路撤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 耶穌到地上來,明明是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然而卻被以色列人釘了十字架。當時管猶太人的彼拉多明明想放耶穌出去,而殺強盜巴拉巴,但是,彼拉多征求猶太人的意見,猶大人卻堅決要求釋放巴拉巴,釘耶穌十字架。在釘他十字架的時候,眾人唾他,戲弄他,打他,連和他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的譏誚他……我們且看魯迅根據《馬太福音》而作的散文詩《複仇》(其二):
因為他自以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所以去釘十字架。
看哪,他們打他的頭,吐他,拜他……
他不肯喝那用沒藥調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樣對付他們的神之子,而且較永久地悲憫他們的前途,然而仇恨他們的現在。
四麵都是敵意,可悲憫的,可咒詛的。
路人都辱罵他,祭司長和文士也戲弄他,和他同釘的兩個強盜也譏他。
看哪,和他同釘的……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著可憫的人們的釘殺神之子的悲哀和可詛咒的人們要釘殺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釘殺了的歡喜。突然間,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於大歡喜和大悲憫中。
魯迅《野草》中這篇散文詩基本上是對福音書的"實錄",隻不過使"神之子"變成了"人之子",就使得耶穌成了一位"向庸眾宣戰"的個性主義者。
耶穌的熱情和激進,還表在於他是以拯救世界的受苦受難者和救世主的麵目來到世界的。盡管耶穌被家國驅逐和迫害,自己連枕頭大的地方都沒有,連地上的狐狸和空中的飛鳥都不如,但是,耶穌自甘受苦受難,他是以自己的受難來拯救世界的。耶穌說:"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 "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耶穌特別是要拯救"饑寒交迫的奴隸"或者說"被壓迫階級",他要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 因為"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所以耶穌不僅同猶太人最瞧不起的稅吏和娼妓混在一起,以為"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法利賽人之類)先進神的國"。而且耶穌不管走到那裏,就圍上一群老弱病殘者,"那裏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種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耶穌是神又是老師,卻沒有多少師道尊嚴和"神道尊嚴":"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你們若遵行我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 作為"神的獨生子",耶穌明明知道他去耶路撒冷要被治死,但他毅然決定去赴死,以自己的死帶走世人的罪惡,使人與神和好。我們且看"最後的晚餐":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掰開,進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 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耶穌的被釘死和複活對於基督教來說,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意味著耶穌以自己的血為人類贖罪;複活,意味著耶穌與人類同在,並將在世界的末日來審判人類。保羅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耶穌救人,則具有執著於苦難而殉道的精神。日光之下看耶穌,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極端分子——神人同在的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