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半塘老人和楊銳的一段往事

(2007-03-30 17:37:00) 下一個
 楊銳(1857—1898),字叔嶠,綿竹人,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幼承父兄教養,少年時代即開始顯露頭角。參加院試時,張之洞將楊銳與其兄楊聰二人比為蜀中當代的蘇軾和蘇轍。及長,入已升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幕府,任職期間以其卓越的才華與高尚的品格深得張之洞的敬重,成為其重要幕僚。

光緒十五年(1889),楊銳考取內閣中書,獲章京記名,協編《大清會典》,書成後晉升內閣侍讀。楊銳身入政壇以後,即義無反顧地投入救國活動。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中,和議傳出,楊銳深切憤慨,而慈禧卻在此時要辦六十大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太監寇連才阻諫被殺,無人再敢直言勸阻。在禦史王鵬運(半塘老人)進諫上奏那份著名的《請暫緩駐蹕頤和園疏》時,楊銳給以支持的同時,並提醒半塘老人要謹慎。果然,奏疏中“齊頃公敗於鞍,七年不飲酒食肉,越勾踐敗於會稽,二十年臥薪嚐膽”之句,讓慈禧看後甚為惱怒,要恭親王奕訴嚴懲半塘老人,奕訴回答:“言官無邪。”方得免。

從6月11日“明定國是”詔發出到維新變法正式開始,到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維新變法結束,前後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當天即由慈禧下令逮捕康有為。康有為逃往日本,隻抓住他的弟弟康廣仁。24日淩晨,楊銳在繩匠胡同寓所被捕,與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同時關押刑部監獄。28日,楊銳與以上五人同時遇害於北京菜市口,年僅41歲。

半塘老人在“半唐僧鶩自序”中,提到楊銳時說,“......友人以疑罪死於法,吾哀吾友吾忍忘吾鶩也,”,鶩翁這一自號,也是為了紀念楊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