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軟著陸未實現、三個經驗教訓、05年-改革年
(2005-02-19 07:21:00)
下一個
吳敬璉: 但更多的人,包括我本人屬於第二種意見,就是軟著陸並沒有實現,特別是經濟過熱一個深層的原因,就是經濟結構不好、資源配製效率很低,無效的經濟增長以及發展中方針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經濟增長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樣一些深層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但有一點在國內沒有什麽爭論,經濟平穩的降溫,而且實現比較快的增長,沒有出現嚴重的經濟的硬著陸問題。
我剛才說的八個字,是沒有遇到大的風險,有小的問題之外,又說了另外四個字“富有成效”,我們還不能輕言實現軟著陸,為什麽說富有成效呢?我的認識是這樣的,所謂富有成效,從前層次來看,從第一季度看是來勢凶凶,但我們經過一番努力能夠比較平穩的降溫,這是成效,但這不是主要的成效。主要的成效是經過這一年的曲折,我們達到了一些很可貴的認識,去年12月的時候,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個經濟工作會議的報道裏麵,提到了在六個方麵加深認識,剛才提到六個方麵,有三個方麵認識的提高,我認為這是去年我們經過這番曲折,取得最大的成果,有些問題沒有經過反複、曲折是認識不到,特別是在順利發展的過程中,常常以為事事都是處理的很好,有了曲折、反複的經驗,在有些重大的問題上,我們認識提高了至少是多數人的認識提高了,這是非常寶貴的。這是最重要的。在04年取得的成效,有這麽三個方麵的認識提高是最重要的。
一、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中國因為長時期有一兩百年的薄弱,怎麽振興我們的經濟,全國人民有強烈的願望。要振興國家,首先要有一個強大的經濟,所以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是對的,但常常引起一個片麵的認識,就認為不管用什麽辦法,用什麽樣的代價,隻要使我們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就是一切。
所以就忽視了各個方麵協調的發展。從地區之間、人群之間,之至於經濟和其他方麵的協調,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受到了忽視,這樣的忽視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常常人們不那麽自覺,但我們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以來,因為隻片麵看到經濟增長速度造成的危害,在"十五"期間(03-04)出現了經濟過熱和資源浪費、非協調發展給我們經濟和社會帶來的消極的後果是多麽的嚴重。經過這個曲折,對要協調發展這一點的認識大大的提高了。
二、對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幅度波動的認識提高了。在04年的第四季度就開始了一個很熱烈的爭論,也就是所謂"熱"還是"不熱"的爭論。但為什麽對於宏觀經濟形勢不能夠得到很清醒的認識,及時的采取措施,一直到了04年的第一季度末期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呢?這就是對於一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需要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防止大幅度的波動,這一點的自覺性應該說現在回想起來是不夠的。原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追求高素質,造成高指標、高浪費等等,我們經過58年(大躍進)以後,大量的經濟損失甚至人的生命損失以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在市場經濟初步建立起來之後,要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認為市場可以自動的保持經濟的穩定,使我們對於問題的敏銳性、自覺性削弱了。在03年第三季度甚至在04年第一季度,經常在電視上有這樣的節目,"投資是否過熱?"常常出現這樣的討論會,沒有問題,因為過去都是計劃經濟,政府投資,容易造成大起大落,但現在反正都是企業自己投資,就沒有問題了,不會出現過熱的問題。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企業投資也是可以在擴展性的貨幣政策之下,有大量流動支撐性強調之下,企業投資也可以是總量過熱的。
三、加深了對我國國情和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是在十五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來了,十六大又重申了一次,我們國家很需要加快實現我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可是用什麽辦法來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我們建國以來有豐富的認知,痛苦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在開始改革開放之前幾十年裏,不能說意圖、出發點都是錯的,但是這個大起大落的造成這麽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建國以後走了一條舊式的工業化道路,也就是蘇聯斯大林在20、30年代提出的道路。所以改革開放之後,我們一直在力圖走出一個新的路來。到了十五屆五中全會,特別是十六大明確提出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但什麽是新興工業化道路?這個問題並沒有很清楚的、科學的界定。以至於在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時不自覺的回到老路上來。
特別是在2000年國民經濟出現重大專機之後,出現了非常好的經濟形勢,加上我們20年的改革,又把我們的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起來以後,這時候人們就容易頭腦發熱,認為一切騰飛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於是我們就可以不去研究怎麽來實現工業化,而認為我們現在已經是一馬平川,可以放開韁繩的往前衝。要非常小心、謹慎運用政府宏觀經濟杠杆,保持經濟不至於大起大落,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需要十分注意,而且我們有關的宏觀當局要學習怎麽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問題。這個藝術是需要學習的。這是第二個認識提高。
要非常小心、謹慎運用政府宏觀經濟杠杆,保持經濟不至於大起大落,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需要十分注意,而且我們有關的宏觀當局要學習怎麽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問題。這個藝術是需要學習的。這是第二個認識提高。 三、加深了對我國國情和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是在十五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來了,十六大又重申了一次,我們國家很需要加快實現我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可是用什麽辦法來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我們建國以來有豐富的認知,痛苦的經驗和教訓。
我們在開始改革開放之前幾十年裏,不能說意圖、出發點都是錯的,但是這個大起大落的造成這麽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建國以後走了一條舊式的工業化道路,也就是蘇聯斯大林在20、30年代提出的道路。所以改革開放之後,我們一直在力圖走出一個新的路來。
到了十五屆五中全會,特別是十六大明確提出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但什麽是新興工業化道路?這個問題並沒有很清楚的、科學的界定。以至於在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時不自覺的回到老路上來。特別是在2000年國民經濟出現重大專機之後,出現了非常好的經濟形勢,加上我們20年的改革,又把我們的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起來以後,這時候人們就容易頭腦發熱,認為一切騰飛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於是我們就可以不去研究怎麽來實現工業化,而認為我們現在已經是一馬平川,可以放開韁繩的往前衝。
21世紀這幾年就可以看到,溫度就越來越熱,現在回想起來這幾年從2000年以後,加快了工業化和現代化。但這個道路裏麵有多少是新的?有多少還是舊的呢?第一認識不是非常清楚,第二,經濟工作中間有一些製度的安排,還是適合一個舊的工業化道路的,比如說大家現在都講的很多,我們對各級官員考核的製度,把產值的增長放在考核指標的第一位,比如我們以增值稅,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成為主要的收入製度的這麽一套財政收入製度,它都是適合於走老的道路,也就是重產值,不重效率。
還有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經濟參數,在計劃經濟下留下來的價值要素價值向下扭曲,這個經濟基本的經濟參數設置是適合舊的工業化道路的,我們我不想在這個會議上做很多學術性的討論,北大的林逸夫教授等寫了很多的文章,價格參數扭曲主要是要素價格扭曲,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貸款的價格(匯率)、外匯的價格,都是向下扭曲的,這種扭曲是服從一個舊的工業化道路的,但我們說要走一個新興工業化道路,但參數的扭曲問題並沒有解決。
所剛才講到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就促使人們奔向一個舊的工業化道路,就是用大量的投資來支撐高速度的增長,支撐一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違背了經濟上的"比較優勢"的原理。但經過03、04年的曲折、波動,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就促使我們考慮,怎麽來堅持新興的工業化道路,用什麽手段促成我們走這麽一條道路?這樣一些認識上的提高是無價之寶,當然僅僅停留在認識上的提高是不夠的,這些認識上的提高要有具體的措施,使它落到實處,變成經濟和社會的實踐。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已經開始走出不足。
剛才我提到的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於05年的經濟工作和其他各方麵的工作做了配套的工作,做了全年的部署,從這個部署裏麵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領導在04年經驗基礎上,對05年的前景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根據剛才講到的認識,對05年的工作也做了一個總體的、全麵的安排。我認為提出的任務和工作安排是恰當的,如果我們能夠按照04年經驗總結基礎上達成的認識,實現工作會議所提出來的任務,那麽我們05年的經濟發展比04年會有一個提高,取得更大的成就。我這裏麵僅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六項主要任務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三點,我講一下我的想法。
一、中國領導明確了對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05年所需要在宏觀經濟問題上把握的要點作出了一個基本的判斷,我認為這個判斷是對的。按照報告上說的就是"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剛才我提到03年第三季度和04年第一季度,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有不同的認識,當時熱點就是"宏觀經濟是熱了,還是沒有?",到04年第四季度又出現新的討論,不再是"熱"還是"不熱"了,而是"著陸"還是"沒有著陸",或者說是"宏觀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還是說這個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工作會議報告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05年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這個意思你可以從兩個層麵理解,一個層麵是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隨時隨刻都要宏觀調控的,總是要進行宏觀調控的。從這個意義上就沒有爭論的必要了,你不是采取宏觀性的政策或者緊縮性的政策,或者采取中性的政策,反正都是在調控,顯然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是這個意思的話這句話就不用說了。
這句話的意思我理解是講趨於緊縮,偏緊的宏觀調控在05年是需要繼續。應該說,宏觀經濟過熱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所以在05年它還要采取一個偏緊的貨幣政策和偏緊的財政政策來進行調控。用官方的語言就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這在十二月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報告中明確提出的。這個判斷很重要,有兩重意義:
一、從短期的宏觀經濟形勢來看,我是同意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張教授最近發表過的言論,就是說不能輕言已經實現"軟著陸",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還是經濟過熱它的根源性的一些因素沒有解決。一旦我們加速工業化過程,衝擊新的高地,不出幾個月就會出現經濟過熱,需要停下來。什麽原因?有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經濟效率低。這個問題遠遠沒有解決,而且在我們進行緊縮性宏觀經濟調控的時候,如果方法不是很得當,比如說過多的倚重了行政手段,對宏觀經濟不僅不會提高而且會降低,這樣加深了經濟不穩定的深層次的原因。不僅對宏觀經濟重要,對所有在中國經濟中活動的人們,把它放在自己頭腦裏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中央提出來不但要繼續加強宏觀經濟調控,而且說了一條就是要改善宏觀經濟調控,怎麽改善?方向指向我認為也是非常對的,就是發揮市場配製資源基礎性作用,更加注重運用製度手段和法律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在去年中期5月到7月之間,在我們報刊上有一個討論,就是宏觀經濟調控應該主要用什麽手段?看起來當時傾向在我個人看起來是有點兒問題,主流媒體上的主要的意見,占優勢的意見是說,在中國的條件下運用經濟手段是無效的。我認為當時主流的意見是有點兒不符合實際的。
我們宣布在2000年我們初步進入市場經濟,但有些主流媒體又在類說,在我們條件下進行宏觀調控是無效的,主要要用行政手段。這跟中國政府正式的宣告是矛盾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又強調行政手段。現在明確要更多、更加著重運用經濟手段,也就是說適合市場經濟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在04年10月底冬泳利率手段就是一個真相,另外中央銀行決定放款貸款利率的上限,這就是運用利率手段很好的跡象,在05年我們會用更加純熟的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控。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的轉變。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的發展道路。這個新興的工業化道路,在最近的一些文件中,有另外一種描述,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的發展道路。
經濟增長是靠效率提高,而不是靠資本。更新的工業化道路就是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那是在20世紀後期進入21世紀,我們新型的工業化道路是"兩新"兼備,一個"新"是針對19世紀(斯大林)時代的,另一個"新"是21世紀之交。
但特點都是靠效率提高的,也就是節約資源型的。當然提出這個問題非常的重要,我們需要在05年把它落實,正好05年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製定十一個五年規劃。就是要製定2006到2010年的規劃。在製定5年規劃的時候,經濟學界的朋友都會參與規劃的製定,在製定這個規劃的時候,我們要努力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把真正的增長方式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