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太平洋

愛情,友情,親情,事業,健康,金錢,讀書
正文

乞丐、流浪人員 你悠閑我自在

(2005-01-27 13:34:08) 下一個
有媒體日前報道稱,一個早晨,一流浪男子被發現趴在某某市接濟管理服務中心一側,距該中心大門不到3米遠的人行道上,當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時男子已死亡。警察沒有在死者身上找到身份證明。附近居民說,"沒有見過他,昨晚10點30分關門的時候這裏都沒有人。"死者身邊還放著兩個包子和1袋已經開封的方便麵。 麵對弱者 同情成為自然 看到這一消息,我立刻發自內心的,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憤怒,為什麽他死在那兒了呢?為什麽沒有人幫助他呢?當時提出了一大堆的為什麽。這或許是人的一種本能吧。不過,冷靜下來一想,偶剛一開始的表現完全是一種情緒化的東東。這究竟是什麽原因?有人說,無外乎,人人都有同情心,人們總是同情弱者。同情弱者理所應當,這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麵對"職業乞丐" 惱怒成為自然 很多人都目睹過或有過這樣的經曆,當走在一條市中心繁華的商業大街上,突然看到別人或自己被"職業乞丐"以抱住大腿的方式,被"攔路搶劫",被強行所要錢財,或者在地鐵等交通繁忙的地方,總是看到,有那麽幾個熟悉的"職業乞丐"在"攔路搶劫"。這種行為,惹腦對方那是很自然的了。如果哪一方不冷靜,發生什麽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麵對流浪人員 產生糾紛成為自然 有人說,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流浪男子,是否是在什麽糾紛後,被人惱怒地拋棄在那兒的。那麽,不論怎麽著,麵對乞丐、流浪人員的一些不勞而獲,甚至不光彩的行為,自然都會使人不愉快,或者產生過激的行為。也有過乞討不成,反弱變強,真的實施搶劫的案例。總之,"職業乞丐"、乞丐和流浪人員,都在讓人同情的同時,又在使人有點煩。 麵對流浪人員 救助管理成為自然 為適應新形勢以及實行人性化救助服務,城市裏的民政部門和救助站,采取各種措施探索解決乞丐、流浪人員的救助問題。針對乞丐、流浪人員,一些大城市陸續推行新的救助模式,有出車直接上街去"搜索"乞丐,在征得其同意後直接將其送到救助站。或為流浪人員派發救助站指引卡,告知救助站的地理位置、乘車方式和聯係電話,流浪人員可依據提示前往,流浪人員在各地救助站得到了幫助,踏上了返鄉路。 麵對流浪人員回流熱潮 新的挑戰成為自然 城市乞丐、流浪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廢止後,我們直麵一個新的問題--乞丐、流浪人員產生回流熱潮。對於這個社會現象,社會方方麵麵,都要盡最大可能勸說他們回歸家庭。目前,有采取主動救助、社區聯動等人性化救助形式的,還有為以流浪乞討為生的"職業乞丐"每人建立一份救助檔案的。總之,大家都是在盡最大可能勸說他們回歸家庭。 我們看到,新的《救助管理辦法》出台後,強製收容遣送製度已經轉化成為純粹意義上的、民政上的救助製度。但是,對隨之產生的一些新的問題,該如何麵對呢?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還是在此呼籲一下,乞丐、流浪人員,你不能這樣悠閑下去!因為我並不自在。■□ 【回複 】: 去年我在浦東大道看到一輛大概是民政局下屬的救助字樣的車子,把一個年老的女性乞丐拖上了車,全然不顧她的呼喊和掙紮,我當時詫異的幾乎不敢相信,難道這就是我們的救助製度嗎? 就算她是職業乞丐,首先她是個人,人性化也應該是新管理辦法和強製收容製度的區別吧,可那一刻我沒看出絲毫區別。 我想孫誌剛的在天之靈一定不願意看到人們在悼念他的同時,間接害他送命的所謂辦法改變的僅僅是名子。 再回一次: 當“乞丐、流浪”成為職業,並演化成為致富的手段的時,誰又能有良法勸其自毀致富之路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