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太平洋

愛情,友情,親情,事業,健康,金錢,讀書
正文

“招生腐敗”挑戰教育公平

(2005-01-23 12:24:21) 下一個
不管我們對目前的高考製度有多少非議,可它畢竟是維護教育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寄希望於這道防線能夠讓天下的學子都站在同一競爭起點上。然而,“招生腐敗”無疑極大地損害了教育公平,衝破了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不能及時遏製,不僅損害了學生自身的利益,對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消極影響將關乎民族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對此掉以輕心。 2004年的8月和9月,在中國教育界發生了兩起“石破天驚”的事件:一名廣西考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但必須交納10萬元才能領到錄取通知書。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李末向社會公開道歉。內蒙古通遼一考生因比蘭州理工大學規定的最低錄取分數差3分,該校要考生交3萬元錢才能被錄取。兩件事都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曝了光,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招生腐敗”從幕後推向前台,成為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們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類似發生在招生領域中的腐敗受賄事件,好像隻是近年來“小荷才露尖尖角”,而事實上,招生領域從來就不比其他領域“清白”,為了鑽政策的空子,花樣百出,幾乎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點 招 所謂“點招”其實是學校按正常錄取程序外的機動性名額,業內人士稱之為“選擇性計劃”,而老百姓則說成是“點招”,這類招生隻要控製在計劃招生的5%以內,是國家教育部目前容許存在的,問題的關鍵是它以“捐資助學”形式存在著。據了解,好一點的專業需要3—4萬元點招費。 內 招 是指本校校長、教授以及各部門負責人,可以把參加高考、但未達到該校既定分數線的親友的考生,通過內招形式直接錄取,名額可以在5%內調劑,也可以在本校追加的招生指標中分配。一般中等規模的院校每年可以從計劃招生外,單獨內招20—40人,繳納費用可根據校長、教授、負責人的職務和貢獻情況確定,少的幾千元,多的幾萬元左右,但學生家長給個人的好處就隻可意會不能言傳了。 保 招 這是指保送學生。據了解,全國具有保送生資格的中學約4000所左右,如果每年按一所中學保送5人計算,就有2萬名考生被以各種名目和理由保送進高等院校,其中有許多是優等生,但也有不少是“關係生”、“照顧生”。中學為保送成功編創“條件”,家長也會為此慷慨解囊,給關鍵人物送禮送紅包。江蘇漣水中學校長薛守琴保送一個學生收費6000元,已被判刑12年零6個月。前年在湖南、江蘇等地一些保送生入學後參加學校文化測試,6門功課竟有5門不及格,甚至還出現幾門為零分。正如媒體和家長揭露的那樣,保送背後隱藏著嚴重的權錢交易。 特 招 在我國各省、市體育和藝術院校每年都要將某個方麵有專長的學生單獨招收,被人們稱為特招。據熟悉內幕人士透露,這些特招生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確有點所謂特長,二是有關係有門子,三是家長有鈔票,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光有錢還不夠,沒有熟人牽線搭橋,一般人不敢貿然收錢的,熟人作為線人,也是信譽擔保人。 自 招 去年國家教育部批準20多所高等院校擁有自主招生權,招生比例可占國家計劃招生的20%,從統考中招收部分所需的生源。擴大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權,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好經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把自招的好政策變成了合法的權錢交易,甚至於直接明碼標價。有人算了一筆賬,每年僅自招一項,一些學校可額外收取就讀費百萬元,而且收費發票還不是財政廳統一印製的行政事業收費憑證,毫無疑問,這一大筆錢進入了“小金庫”。 擴 招 前幾年,全國擴招風起雲湧,高校、高中、初中都在擴,有條件的擴,沒條件的創造條件擴。去年,蘇北某技校一次擴招680名新生,結果一個32平方米宿舍被擠進28個學生,很像民工的工棚。民辦公助和民辦以及戴帽子(改選升級)的院校都在擴招中各顯其能,他們的招生對象多數是省控分數線以下生源,有的把高考分數降到180分。一般這些院校在全國各地都有若幹招生“托兒”,為他們招攬新生,每招成功一名新生,“托兒”可以從院校領取500—1000元的費用或回扣,這些“托兒”絕大多數是市縣教育部門的人,或招生辦人員或教師,或其親友。鹽城市某中學老師利用暑假為10多家院校忙擴招,每年收入10多萬元。 綁 招 什麽叫綁招,就是招進考名牌大學無望的高中生實行高中大專連讀,招收高考落榜生可以專升本,所以,被人們簡稱為“綁招”,這是前兩年才出現的新的招生花樣。為了爭取生源,穩住財源,不讓煮熟的鴨子飛了,有的地方已發展到初中和高中綁招,念完初中直接上該校高中,有的還許諾高中畢業除了拿文憑,還可安排工作,成績好自己也願意的可以參加全國高考,這在農村很有市場。盡管每年要被學校多收點費用,但比起昂貴的擇校費、捐助費,家長們認為還是劃算的,因為,學校在學生家長的鼻尖上抹了“蜜糖”(畢業文憑和安排工作),6年或9年後的結果怎麽樣,恐怕連學校心裏也沒底。 教育壟斷難以破冰 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教育這塊蛋糕大得驚人。近幾年,國家雖對教育體製作了重大改革,但因教育基礎薄弱,該改革的還沒有改到位,該放的仍然沒能放開,讓人覺得似乎煮了“一鍋夾生飯”。尤其是把教育當成產業來辦,事實證明這是個“餿”主意,把本該政府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是推向社會,就是轉嫁給老百姓,所以,改來改去好像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如何從大多數並不富裕的老百姓口袋裏掏出更多的錢來。無論是2002年搞的教育收費公示製,還是2004年推行的“一費製”,隻能在短期內起到有限作用,而不可能打通教育領域的經脈,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亂收費問題,時間一長還會反彈,走入“黃宗羲怪圈”。即使有國家財政每年撥款幾百億元補貼的幾十所重點高校,也始終沒有走出多收費和亂收費的“怪圈”。特別是現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經各級政府批準擁有特權的學校,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教育消費市場中,繼續享用行政特權帶來的滾滾紅利。例如:各縣(市)都辦起了所謂民辦公助的實驗初中,因為有政府特許,可以麵向全縣或全市招生,不收擇校費的學生比例僅占10%以內,其餘一律和分數掛鉤,一般1分1000元,招收分數線由學校自己定。江蘇省鹽城市某縣實驗初中,今年有近百名各周邊小學的尖子生參加該校小升初考試,結果大部分學生隻考了158分,考試成績一公布,考生和家長都驚呆了。其中有位學生不服氣,在父母強烈要求下,學校無奈打開試卷,發現語算兩門累計少了27分,改卷老師也不認真,有一題共8小項12分,學生僅錯了一項,結果被扣了4分,就這麽一查,學生家長本來要交1.8萬元擇校費,結果隻花了3000元,但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在實驗初中校長老師們的恫嚇下,不敢輕易查卷子,他們心裏沒底,怕惹惱學校後捧再多的錢也不收,誤了孩子前程,隻好打掉門牙往肚裏咽。某些學校正是抓住了家長的矛盾心理,在改卷和分數上大做手腳。如此明目張膽地搞“金錢招生”,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有的比鹽城還要厲害,政府從政策上給了他們壟斷的特權,這種政策特權很快被演化成“招生腐敗”。對此,教育部長周濟也公開承認教育內部腐敗是亂收費的原因之一。 誰來捍衛教育公平防線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家長迫切希望子女能夠上名牌學校、讀熱門專業,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可能不惜采取行賄手段拉攏各高校的招生人員,很多家長明知孩子的高考成績已達錄取分數線,卻總覺得沒送錢不放心,原因就在於招生人員掌握著在錄取線(提檔線)以上挑選新生的權力,並且握有調配新生專業方向的權力。如果這些權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和製約,便成為滋生腐敗的權力基礎。 2004年還有兩件涉及到教育的事,也值得關注,一件是國家審計署對全國19所高校進行審計,其中北大的審計格外惹眼,因為國家3年共投入18個億,審計發現投在一線教師身上的隻有1/10,錢還花得不清不楚。另一件是廣東省陸豐市,還是貧困地區,教育局一年半吃喝招待竟花掉611萬元,平均每天吃掉10000多元,一桌飯高達8000多元,一道菜上千元。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下,其實正在走的就是中國職業足球過去10年走過的路:地方政府和企業無休止地輸血,以為錢可以換來水平,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其他階段的教育也是如此。據了解,2003年全國有近3000人因教育亂收費問題受到查處,其中395名校長被撤職,涉及金額8.53億元,已清退6.39億元。 不管我們對目前的高考製度有多少非議,可它畢竟是維護教育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寄希望於這道防線能夠讓天下的學子們,都站在同一競爭起點上,但這道防線眼下正遭到各種形式的腐敗攻擊。一個看似公平的起點,在一些地方成為受賄索賄,敲詐威脅,乃至權錢交易的“黑箱子”。“招生腐敗”不僅具有其他腐敗的危害性,而且因為涉及教書育人,其危害性更加令人憂慮。一個社會的公平首先體現在教育的公平,而招生腐敗無疑極大地損害了教育的公平,使得教育這架“社會天平”發生嚴重傾斜,如果不能遏製,將來貧家子弟可能僅僅因為無錢行賄而上不了好的學校,甚至於上不了或上不起學。更為嚴重的是,這種腐敗活生生地展現在那些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生眼前,這將會對他們今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消極的影響。教育大計,關乎民族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對此掉以輕心。 近日,傳來國家將重罰高校亂收費行為的好消息,但願“雷聲過後普降甘霖”,讓老百姓免其害、得其利。懲治招生腐敗,指望高校的自律,管理製度的完善,招生者個人素質水平的提高,都不如將整個招生工作的每一步都公開、都透明來得迅速、有效。還有那句常說的老話,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本文發表在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2版;作者:江蘇射陽電視台 鄒德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