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
(2005-01-11 13:28:34)
下一個
中共宿遷市委書記仇和,八年來一直以激進的手段推進當地改革。他的“個性化”施政方式以及對某些體製局限的大膽挑戰,引發巨大爭議,並在全國範圍內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課題:身為地方黨政領導,“仇和”們執政的權力邊界在哪裏?其政績又應該以什麽標準考量?什麽樣的發展觀更符合民眾利益?
“好人,還是壞人?”這有點像一個繞不開的哲學問題。
這不僅是很多人小時候看電影時的疑問,成人世界也不能例外。盡管成年人更容易理解———如果把“好人”和“壞人”設定為兩個遙遙相望的點,那麽,大多數人其實是在這兩點之間的直線上徘徊。
2004年2月5日,本報《最富爭議的市委書記》一文發表之後,網上跟帖評論2萬多條,對中共宿遷市委書記仇和的評論,大家的意見看來也分為了兩派:有的說,好人,有的說,壞人。有的說,現在這種官太少,有的說,這種官中國不需要。
這些評價都來源於46歲的仇和8年來從沭陽縣委書記升任到宿遷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的種種激進變革之舉。他既強力反腐、以扣除公職人員工資的方式進行城市建設,又是強製拆遷、強令國企改製“以賣為主”、要求犯錯市民在電視上公開懺悔的指揮者,還是最早在全國完成幹部“任前公示製”、幹部“公推競選”等建設民主製度的試驗者……
倏忽一年光陰。這一年來,仇和有什麽變化?宿遷有什麽變化?這場爭論帶來了什麽影響?
總書記視察
12月12日,本報記者回訪宿遷。當天是星期天,仇和的日程仍然滿滿的,他上午出席在宿遷召開的全國教育體製改革研討會,下午接待省委研究室的專題調研小組,晚上批了十多個文件,還會見了三個來投資的客商。
在2月份身處爭論漩渦時,仇和在宿遷內部會議上統一思想:“我們的策略是拳擊海綿,不作反彈,閉口務實,埋頭幹事,沉默是金。”
一長串的排比句,是仇和演講的風格,隱於幕後運籌,是仇和長期麵對媒體的策略。
這場爭論盡管剛剛開始就戛然而止,但給宿遷市無疑帶來了空前的關注。
2004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造訪宿遷,這是一次不期而至的視察,他先至沭陽,在田間聽取沭陽縣委書記以及仇和的匯報,隨後改變行程,前往宿遷,傍晚時分,胡總書記提出要到市裏的商貿中心看看,見見老百姓。
這一突然之舉忙壞了負責安全的工作人員,胡錦濤一路緩步而行,不時停下和老百姓拉點家常,問問收入情況,聽聽地方官的口碑如何。
當晚,胡錦濤夜宿宿遷國際飯店,次晨離開。
仇和一直全程陪同視察。“我感覺胡總書記最關心的,還是政治民主的建設情況。”仇和告訴本報記者,“從沭陽推行的幹部任前公示,到宿遷的公推競選,胡總書記對此問得最多,問得最細。”“選一個人,是機製,選一套班子,就是製度了。”仇和後來這樣理解胡總書記當時的話,在視察過後,宿遷市成立了一個課題小組,專責落實此事。
“明年宿遷市準備在鄉鎮推行海選試驗,”宿遷市一位幹部透露,“鄉鎮黨委書記,由全體黨員直選,鄉鎮長則由全民海選,這涉及諸多製度層麵上的改革,因為這一層次的海選,不像村級選舉是‘熟悉人’選舉,在鄉鎮範圍內,如何產生候選人、如何競選、如何籌措經費,如何宣傳競選綱領等等,都需要製定明確的製度。”
“按照現在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直接選舉的級別,應該要推進到縣一級了。”這是仇和的觀點。
仇和每晚睡前讀書50頁,今年讀書共約30本。
政績和房價同升
“鐵本事件”事發江蘇,對江蘇而言,2004年中央在經濟上的宏觀調控,無疑影響巨大。
“但對宿遷來說,2004年的宏觀調控帶來了很好的機遇,”仇和的理由如下,“今年影響經濟的主要是兩大要素,一是土地,二是電力,恰恰是這兩者,宿遷都不缺。”
市委常委葉輝分管宿遷經濟開發區,他告訴本報記者,“宿遷有‘後發’優勢,例如電力,分配給宿遷的指標目前仍有富餘,另外,江蘇省還對宿遷有特殊優惠,工業用電每度優惠0.1元,對於企業而言,這是很大的吸引力。”
開發區2003年的財政收入僅3000萬元,2004年達到8000萬元,葉輝預計2005年達到1.5億元。仇和無疑對此十分滿意,在他的個人述職報告中,他提到,預計2004年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財政總收入18.48億元,同口徑相比增長15%,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2億元,比上年增長35%。
另外一個大膽的舉措是,仇和預測宏觀調控後建材將全麵漲價,2004年下半年,宿遷經濟開發區5座運河橋、13條路同時開工,市裏幾項重點工程如通湖大道、宿沭一級公路等全麵上馬。
這些仍舊是典型的仇和風格,在政策麵前研判大勢,於雷霆一擊後閃電收手。
從政績數字來衡量,仇和2004年的答卷無疑成績不俗,然而這些同樣隻是數字,對宿遷市民而言,2004年宿遷市中心的房價漲到近3000元,這才是大事,他們的人均年收入,仍隻有6351元。
宿豫縣雨露村的李大爺,一家五口,有田兩畝,2003年的純收入不足3000元,2004年兒子咬咬牙,貸款5萬元,買了輛運砂車,小兩口輪換開車,一月的毛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這收入是多了,可借的款子也要還啊,負擔太重了。”李大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好了還是差了。
他家三間紅磚屋,家電隻有一台長虹21?彩電,一桌八椅三床,還有兩個衣櫃。
這些是宿遷的百姓,他們天天在電視上看到仇和,卻從不清楚市委書記內心的真實想法。
仇和在外界眼裏仍然極富爭議:他改革、他民主、他博學、他自負、他倔強、他孤獨,這或許正是一個在中西方文化的融通與衝突、在現行體製的格局、在人性複雜動機的驅動下的官員的現實生存狀態。而對於仇和本人或外界而言,一些問題仍將繼續思考和爭論下去———一個執政者的邊界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