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怎樣看待一個人

(2012-01-30 13:13:37) 下一個
怎樣看待一個人
--大宗師

和洋鬼子打交道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與他們談論技術的時候。發現他們什麽都很懂,說起來長篇大論頭頭是道,覺得他們水平的確不賴。但一旦讓他們具體做些事情,卻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他們的言行之間有很大差距。怎麽分析、怎麽操做都說得挺在行的,怎麽具體做起來就滿不是這麽回事呢?有時覺得他們連common sense都沒有,trouble shooting skill很差,簡單直接的solution不會去想,偏要去繞一個大圈子,結果把自己都繞糊塗了,係統做出來整體效果很差。這個lesson對我有很大教育意義,對洋人不能光聽他們說什麽,更要看他們能做什麽。

其實不僅是和洋人打交道,和什麽人打交道都要聽其言,觀其行,以毛偉人的功力,還講考察一個人要七年時間,何況我們一般的人。譬如有些熟人,投資、理財侃侃而談,吹起來蠻像是這麽回子事的,但看看他們買房、買車、投資的決策及戰績,真是不敢恭維,一點common sense都沒有,平時都怎麽瞎白胡的,做起事來整個一個二百五!所以把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不僅僅是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動,行動是將人和人區別開來的根本因素。

曾經有個說法,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百萬富翁的財產剝奪,再給他們二十年時間去努力,他們中的80%仍將會成為百萬富翁,因為他們的思維、行為pattern就是能成為百萬富翁的pattern,成功的幾率就是較常人高得多。所以有人講,社會的發展就是給這些富人條件去積累、創造財富,然後再找些個名目把這些富人的錢拿過來救濟窮人,因為隻有這些富人懂得怎樣積累、創造財富,大多數的窮人們再怎麽忙活也賺不到什麽錢,富人是社會的財富馬達,窮人隻能幫忙或搭便車。有人專門考察過當年考上重點大學及出國留學的所謂人才和成功人士,發現其中所謂黑五類的子弟、世家子弟、知識分子和中小學教師子弟占有絕對的比例,其他子弟的比例遠遠小於前者,看來是有個出身的問題,因為家庭出身、環境對一個人思維、行為的pattern影響甚大,這個思維、行為的pattern直接決定一個人未來成就的高低和成功的幾率大小。前一段社會上流行“窮爸爸、富爸爸”係列叢書,書裏麵講到積累、創造財富有一個枯燥、嚴格的操作模式,這個模式的觀點和這裏講的pattern類似,但這麽多的人讀了這些書,學了這些所謂的致富模式,又有幾個人致富了呢?除了貢獻給這個日裔作家讓他致了富,恐怕寥寥無幾。為什麽呢?佛說佛法無邊,隻渡有緣之人,什麽是緣呢?緣就是主客觀條件,主觀上ready,有這個悟性,並有能力和願力能夠長期持續深入下去貫徹執行,就是人有所需的相應的生化、心理機製,有這個相應的chemistry,能建立起相應的條件反射。財神爺也說財法無邊,隻發有緣之人,如果沒有這個財富的chemistry,硬去強迫自己去操作那個枯燥、嚴格、艱辛的財富模式,很痛苦的,又能堅持幾天呢?而且這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能力、智慧和膽識的,否則做了也是白做,成功的幾率極低,你有這相應的感性的主觀條件嗎?很多人盲目的強調所謂意誌的力量,可這理性的意誌要有能轉化為相應的感性的條件反射、能力、智慧和膽識的chemistry才行啊。這種chemistry在人群中是呈正態分布的,你或許在某些領域、方麵是正態分布曲線中的稀有精英,但在這財富chemistry的分布曲線裏是稀有精英的概率可很可能小得很那,所以再怎麽忙活,富人永遠是少數,也隻有是少數才稱其為富人,否則如果大家都賺大錢也就沒有富人了。與其都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如多focus些在自己有chemistry的領域、方麵,這才能事半功倍,自己也開心些,人生才充實些,所以老天是公平的,因為他給每個人各種各樣的機會和才幹,每個人爭取幸福的權利、運用這些機會、才幹的chance和幸福的感受是平等的,從而每個生命的價值也是平等的。

所謂客觀條件就是機會,什麽是機會?機會就是差別。落差使水流穿梭不息匯成江河大海,壓差使電流流動形成電閃雷鳴、推動電器運轉,熱差使空氣流動形成風雲雨雪,價格差異形成市場貿易流通,思想差異形成各種社會思潮的碰撞導致社會的分化和發展,差別是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沒有了差別就沒有了發展,整個宇宙則歸於寂滅,而生命這種宇宙力量就是能夠按照主觀意願來形成、調整、參與、運用各種各樣的差別。機會或者差別如同遊龍,出沒不定,變幻莫測,或隱或現,或大或小,不同思維、行為pattern的人群對機會的把握是不同的,有的擅長把握短期機會,或有暴發暴破之可能;有的擅長把握中長期機會,或許沒有暴發之狂喜,但綿綿不斷或得長久。機會是給人以起點的高低,但到底能走多遠還是要看人的水平、能力、悟性,要看人的chemistry。能力不夠,沒有相應的chemistry,機會把握不好,走不太遠,甚至顛覆的現象比比皆是。但有能力、有悟性、有這個chemistry,風雲際會之時,乘龍而上,便可大展宏圖。所以,不要抱怨沒機會,關鍵還是要看有沒有能力、悟性和chemistry。不要去和別人比,別人的起點和你不一樣,要和自己比,最多和周邊比,這才有可比性。

我一直有用數理方法研究人的行為、研究社會發展,及中醫科學化、現代化、產業化的想法。人的行為是由其生理、心理機製,由其chemistry決定的,其主觀意願對行為有一定的影響,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影響一般不太持久,可視做隨機擾動,不同的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機製,這個隨機擾動的大小、性狀不盡相同,而一個人的外部條件、機運也就是社會或他人對他的影響就是初始條件、邊界條件,這樣,人的行為就是一個動力係統。同樣的,社會也是一個動力係統。如果能夠建立人或社會的動力係統數學模型,就能夠了解人或社會的發展軌跡。當然考慮到相當的隨機擾動,完全精確的軌跡是不太可能有的,但其發展的pattern絕對有跡可循。但建立這種數學模型實際操作上卻相當困難,社會的動力係統數學模型或許相對容易一些,因為粗曠些問題不大,可人的動力係統數學模型就幾乎不可能了,這就要換個角度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入手,就是所謂的“社會統計學(Social Statistics)”或“人文統計學”。“社會統計學”考察一個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這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和行為的模式。采用心理學測試的方法,可以對一個人采樣到研究範圍內的數據,再對人群采樣,在此基礎之上,就可以定性、定量的研究社會階層的形成、分布與個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關係;不同階層、不同性別,甚至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群體平均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差異,進而揭示社會、文化、曆史發展演化的一些規律性,為未來的演化作出啟示。另一個數理方法研究社會的角度是我稱之為的所謂“成本政治經濟學(Cost Political Economy)”,這是一個研究、測算一個政治製度、體係內社會活動、運行宏觀和微觀的成本的學問,由此成本,可以衡量一個政治製度、體係的效率、發達程度、文明水平,並可以發現現行製度、體係內可能存在的問題。

話題扯遠了,還是回到怎樣看待一個人的主題上來。聽其言,觀其行是對一般人而言,對特殊人物則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培根有許多至理名言一直被人們世代傳頌著,但做人他人品可真不怎麽樣。大名鼎鼎的海明威,擁有著眾多的傳世之作,但他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是個jerk。這就要看你從哪個角度看這個人了,你要是想做他們的朋友,他們的行為確是不端,做朋友就困難了。但你又不想做他們的朋友,你隻是想讀讀他們的著作,領會一下他們的思想,欣賞一下他們的文采,這和他們的行為做人沒什麽關係,聽其言就行了,不必太在意其行。和太太聊天,常談到人無完人,每個人總或多或少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問題,至少是有你不太習慣的東西,這就要有些個度量,要看她的對你來說的主要方麵,她總有優點,有你習慣的方麵,你就盡量適應她這個你習慣的方麵,用她的這個優點,避免接觸你不太習慣的方麵,避免她的缺點就行了。總之看人就是要找到你需要這個人的角度,注重在這個角度上這個人的主要方麵,還要換換角度,做些比較才有些全麵地認識而不至於失之偏頗。

不僅看人是這樣,看事也是如此。譬如大家都知道部隊文工團裏亂得很,我們以前認識幾個曾經是總政、軍區歌舞團的,人雖漂亮能幹,但生活上一塌糊塗,和許多官員有太多的故事。如果你隻盯著這些事兒,部隊文工團似乎真是腐化墮落、有傷風化、藏汙納垢之所,真該清除了。但這個角度是不是太狹隘了,如果你從部隊文工團提高士氣、振奮部隊精神這個角度看,如果確是效果不錯,那麽部隊文工團就有她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再如大家都知道國有大企業不僅內部貪腐極其嚴重,而且是壟斷經營,如果你隻盯著這些事兒,國有大企業都該解散了而讓位於私有企業。可是如果換個角度,從國家戰略、其社會責任和效果角度來考慮,結果就又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聽到什麽、看到什麽就忙著下結論,還是要考慮全麵,多換幾個角度來思考,多作作比較,抓住重點才不會迷失、偏激。

The Simpsons有一段故事,Lisa發現她們村的英雄創始人Jebediah Springfield當年其實是一個海盜,還是George Washington的死敵,他逃到Springfield後隱姓埋名又編排了很多故事而使自己成為了英雄。正當Lisa打算向村民們揭開Jebediah Springfield的假麵具的時候,她發現Jebediah Springfield編排的這些故事卻真實的激發了村民們發奮向上的激情和熱情,如果她告訴人們他們敬仰的英雄其實不僅是個大騙子還是個臭名昭著的大海盜,那麽村民們發奮向上的激情和熱情就會完全破滅,甚至會因上當受騙而憤世嫉俗,於是她便決定不將她的發現公之於眾。所以說,看一個人,特別是公眾人物,還要看他的社會影響,這才更全麵些。

說歸說,但是一般人是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的,一般的人都很感性,越是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事情越是引起他反感,越是bother他,越是陷在廬山中、一葉障目而不見其真麵目,還就得等很多年後不再著急上火,事情都已遠去,記都記不太清楚時,才出了廬山,才有可能看到其真麵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ngyuan 回複 悄悄話 很有道理,美國人言行之間的差距確實如此。另外,美國人有些工程分析能力的人很多都有NERD的傾向。

覺得人的總體基本由家史,學曆,經曆,與閱曆來決定的(一史三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