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漫談一二
(2011-04-29 07:17:14)
下一個
國防漫談一二
--大宗師
談到國防,就免不了要談到曆史上著名的國防工程比如說中國曆史上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和法國著名的馬其諾防線。秦始皇當年為了防禦北方民族的入侵,命蒙恬北築長城,曆時十數年,動用民工百萬,占當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耗費無數。長城橫跨中國北方,長達數萬裏,可謂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跡。馬其諾防線建於法德和法意邊境,曆時十年,共部署344門火炮,建有152個炮塔和1533個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長達100公裏,道路和鐵路總長450公裏,可謂固若金湯。但中國的萬裏長城也好,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也罷,它們都起到了抵禦敵人入侵的作用了嗎?秦以後,北方民族從未停止過對漢民族的入侵,漢民族王朝被北方民族滅亡過兩次,即蒙古人最終滅亡宋朝建立元朝和滿人滅亡明朝建立清朝,長城從未能阻止北方民族的南犯。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則更是個大笑話,希特勒的裝甲兵團繞過馬其諾防線,一個閃電戰,英法聯軍根本沒什麽抵抗,法國就亡國了,英軍也被炸回英國。當然也不是說這些大規模國防工程根本就沒什麽用,這些大規模國防工程隻有在國力強盛之時,不僅有效,而且也是應該做的。國與國之間,一般絕不太可能輕啟戰事,一個國家若想攻擊另一個國家,一定是這個國家國力極盛而另一個國家國力衰弱,這個國家相當有把握之時,才會發動攻擊。攻擊之前,這個國家一定對另一個國家作了相當的研究,其任何防禦體係都被認真剖析過,都找到了弱點和破解之策,不攻則已,一攻則必中其要害,任何防禦在有準備的強敵的突襲麵前,都不會有太大作用。最好的防禦隻能是擁有強大的國力,練好內功,對外示強,讓敵國知道輕易得不了好,使其不敢輕啟戰事。而大規模國防工程則是最好的示強手段,最好的展示強大國力的方式。
當年中蘇關係緊張之時,據說中央對蘇的國防政策就是由邊防的重裝部隊擋一擋蘇軍的強大攻勢以爭取時間,中央及總預備隊則迅速撤到西南大山之中。北方及東部的平原地帶上的任何防禦都擋不住蘇軍機械化部隊及其優勢空中力量的攻擊,就幹脆防都不防了,一下子就進入大山,準備以西南巨大的縱深和險要地勢,打持久戰,打人民戰爭。抗戰時期的蔣介石其實也是這麽個策略,淞滬戰役失守之後,南京等地的防禦不堪一擊,蔣介石掘開黃河以阻擋日軍進攻的速度,自己則帶領文武百官和軍隊大部,一溜煙的就鑽進西南大山裏去了。不僅是中國,大國應對強敵入侵,依托國土巨大的縱深和天險等自然特點與強敵周旋,最終拖垮敵人,扭轉力量對比,打敗敵人的策略,在大國國防史裏想當常見。俄國也好,蘇聯也罷,當年都是用的這個策略最終取得對拿破侖、希特勒侵略戰爭的勝利。隻是這種抗戰策略,人民將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犧牲,巨大的代價,這個策略是以廣大人民的犧牲來換取戰爭中對該大國有利的時間和空間,逐漸縮小入侵敵國武裝力量在該國的生存時間和空間,過程漫長而極其殘酷。最好的還是應該國家不僅大,更是強,能拒敵於國門之外,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強大的國力、軍力保障國民的和平,使人民永不受刀兵之苦。
有人講,當年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日本不襲擊珍珠港,不把戰線拖得太長,納粹德國和大日本皇軍可能就贏得了二戰的勝利,我看這種不考慮策略方向,隻考慮戰略、戰術本身的思維方式,隻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俄國也好,蘇聯也罷,它是任何歐洲戰爭不可能躍過的坎兒,它是歐洲戰爭的終極滅火者。它在某些時期或許有一統歐洲的軍事力量,如果沒有歐洲以外的列強加以阻止的話,但即使如此,它也不會這麽做,因為開啟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結束戰爭,打完了怎麽辦,最終還是要靠政治、靠文化來整合歐洲各國人民的思想,它的政治和文化遠沒有這個整合能力,所以它是不會有這個胃口的,但它是有這個胃口和力量來阻止任何國家的類似企圖的。希特勒不傻,他很清楚蘇聯即使這時無意或無力幹涉他的歐洲戰爭,但它將來一定會出手的,與其讓它準備好了出手,不如在它還沒準備好的時候一下子就把它擊垮。可惜,蘇聯的巨大縱深和寒冷的冬季超過了任何歐洲國家戰爭能力的極限,希特勒還是沒能逃過與當年拿破侖一樣的失敗結局。同樣的,日本軍部也不蠢,他們知道他們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戰爭冒險,挑戰了美英的勢力範圍,最終美國是一定會介入的,與其讓它準備好了強力介入,不如趁它還沒準備好,就一下子打掉它介入的資本。隻是美國的戰爭能力和戰爭意誌遠遠的超出了日本的想象,偷襲珍珠港換來了兩顆原子彈和大日本帝國的覆滅。如此看來,納粹德國和大日本皇軍的許多重大戰略、戰術都不錯,武器裝備也精良,而盟國的戰略、戰術卻有過一些失誤,但這隻是延長了戰爭的時間,使世界人民多受了些戰爭的苦難而已,並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當德國選擇納粹,當日本選擇軍國主義,當這些法西斯分子舉起屠刀的時候,他們失敗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政治方向決定一切,戰略、戰術隻是雕蟲小技,政治方向的反動,靠高明的戰略、戰術、軍事、科技都無濟於事,最終還是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