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宗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要常有發自內心的欣喜

(2008-02-06 18:37:14) 下一個
要常有發自內心的欣喜
--大宗師

我們小時候條件不能和現在的小孩子比,我們那時候什麽也沒有,樂子隻能自己找,玩具隻能自己做,繃弓槍、彈弓子、火藥槍;玻璃球、糖紙、煙盒;冰鞋、冰車、風箏;知了、蜻蜓、蟈蟈、蛐蛐、青蛙、小魚、麻雀;遊水、打架、偷老鄉的瓜果、講鬼故事,自娛自樂,樂子來的不容易,所以總也忘不了,總覺得好玩。這些事現在天天上網、看電視、打電子遊戲的小孩聽了,眼珠子都得從眼眶裏掉出來,下巴都要掉下來,這也太懸了吧!那時有點好吃的、好穿的不容易,所以特別盼著過年,過年就有新衣服穿,就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吃,還能放焰火、放鞭炮,還能瞧熱鬧,前前後後能樂上個大半個月。現在天天想穿什麽就買什麽,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天天都是過年,反而沒有當年那種欣喜了,東西怎麽也沒有當年那麽好吃了,你說怪不怪?

人一生就是在不斷追求幸福,一個人幸福快樂與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什麽旁人能代他(她)體會。一個人常有發自內心的欣喜則是這個人生活的原動力,如果不能常常體會到發自內心的欣喜,生命源泉就快要枯竭了,就一定要去尋找新的生命的源泉了。我們年少時,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我們對人生、對世界理解認識有限,發自內心的欣喜更多的來自感官的直接感受,如果像以前,條件不太好,好東西來之不易,快樂和滿足的感覺就強烈些,記憶也牢固些,也就比較珍惜。待大了些就是求學的階段,那時讀書學習就基本上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動力就是求知帶來的滿足和欣喜,那時似乎能控製好學業成就,就能夠控製了生活,生活就有了目標和希望,特別是學習好的學生,更是有了種錯覺,似乎生活完全是可以控製的,人生是完全可以把握的,這種幻覺一直維持到將來進入社會被嚴酷的現實打得粉碎,或被學習更好的其他學生帶來的競爭打得粉碎。

人成年進入社會以後,逐漸就對自身、對自然、對人生、對社會、對人與人的關係就有了一個比較全麵、深入、客觀的了解和認識,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意識到一般情況下自己不可能完全控製、把握自己的生活,但雖然如此,我們仍然能不斷發現使我們每一天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那就是從身邊每一件小事中帶來的發自內心的欣喜,所謂“一花一世界,一刹那一永恒”,“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真如”。常言道“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個人有個好工作、好家庭對於一個人每天有個好心情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他(她)就會高高興興的去工作,去做他(她)愛做的事。否則天天一大早起來去做他(她)不喜歡的事,那這實在是折磨。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家庭,每天他(她)睜開眼睛,就看到他(她)熱愛的家人,每天做事,就會想著這是為了他(她)熱愛的家人,那就會時時開心。否則天天起來就會吵架,如同活在地獄裏一般。這個世界上幹什麽都不容易,幹什麽都要付出代價,實在是艱難,唯有做事的人開心,願意幹,才會好過些。

老天待人,不會總是鮮花和微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候總歸是少數,大多的時候多是平平常常,有些人會講那是“龍困沙丘被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種講法恐怕有些消極,積極的說法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些個誇張,我看還是當能使一個人的生命如熱核聚變般放射出萬丈光芒的機運到來時,一個人當然要義無反顧的投身於偉大的曆史之中,但在這個機運沒有到來之前或消逝之後,人仍然要積極投身生活,從每一件平凡的事裏,找到使自己激動 的欣喜,使自己生命的源泉永不枯竭,永遠蕩漾著一譚春水。

講到我們這輩人的生活,講到讓我們開心的事,就講幾句題外話。我們這輩人可以講是承上啟下,學貫中西,繼往開來的一代,經曆了我們時代每個關鍵的時期,不久或有望成為中堅,我和太太一大樂事就是能夠有一部記錄我們這輩人在各個曆史時期生活、探索的經曆和經驗的史詩般的作品,我們希望我們各自能從不同角度和環境,依不同主線各書半部,然後合成完成的一大部,這便是一個激勵我們每日快樂的談資和興奮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