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色·戒》表達的“皇民史觀”為什麽受到內地主流精英喝彩
(2007-12-01 17:28:28)
下一個
老田:《色·戒》表達的“皇民史觀”為什麽受到內地主流精英喝彩
我覺得有一個地方,應該細化一下,剛才周先生提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什麽的,其實像《色戒》所表達的理念,在資產階級裏麵也是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我們知道,炮艦政策在舊殖民主義時代是起主要作用的方式,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炮艦政策就已經慢慢被資本主義放棄掉了,用市場和價格的方式能夠攫取更多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從舊殖民主義向新殖民主義的轉型,舊殖民主義隨著日本的戰敗和英法的被削弱,基本上被拋棄了。正是在這次轉型中間,除了定義美國這樣依托工業實力要求“門戶開放”的“民主”好人之外,還相對地定格了“德意日法西斯”壞人,全世界的主流統治階級都同意日本及其炮艦政策是壞人幹的壞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聽說海外統治階級預備為日本法西斯翻案。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獨立特行之士,他們不僅不承認與舊殖民主義相聯係的滅絕人性的侵略和屠殺是反人性的,而且,他們還進一步認定日本對中國的殘暴侵略和屠殺與中國民眾的生命財產要求無關,而僅僅與新舊殖民主義的競爭需要相關,所以他們認為日本侵略中國僅僅是反擊西方的新舊殖民主義,因此看待日本法西斯並不是“壞人”,這其實就是在台灣的這個地方存在的“皇民史觀”,李安的這個片子實際上表達的是“皇民史觀”。全世界的主流統治階級都否定的東西,李安也不好公開叫板,所以隻好采取一些地下工作者的智慧,通過講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來寄托自己的情懷,而且還得曲曲折折去通過突出“陰道係統的決定性作用”來正當化其情懷。在李安的影片中間,主題的傳達嚴重地依賴於激情戲對於戰爭主題的淹沒,沒有這一點就無法在觀眾心目中間建立一個“個人感受大於民族戰爭”的不等式。
國內官員在引進的時候,為了把已經被美國定為***的作品拔高為一級片進入主流院線,刪掉了幾分鍾的火爆鏡頭,這樣一來,顯然就造成對李安作品的根本性損害:原本是需要風花雪月的高潮和激情去淡化戰爭背景的,如果不把人性表演拔高到足夠的高度就很難淹沒強大的戰爭背景,雖然這樣的替代效果本身是有疑問的,但是少了這幾分鍾的激情戲就更是大打折扣了。看起來,內地官員的深心是有利有弊的,刪節固然把***勉強提高到了一級片,同時也對導演的良苦用心給予了最深刻的褻瀆,弱化了人性和戰爭的對比關係,不利於向觀眾傳達導演需要的那個不等式。
把李安所講的故事,界定為通過人性表述去壓倒政治什麽的,並不全麵,我們看到,這個片子中間活動的人物,除了女主角王佳芝從陰道感受出發之外,其他人都很難跟人性扯上什麽關係,甚至是非常“反人性”的。易先生殺了那麽多的人,而王佳芝的同伴采取進攻姿態要刺殺易先生,這些人都沒有什麽人性。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很清楚,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戰爭的兩個方麵,雙方都以對方為戰爭消滅目標。李安先生不是智力障礙,也不是因為對人性給於特別高的地位才出現偏執,說到底他是一個地下工作者,要為無法公開表述的“皇民史觀”找一個“公開”的表達空間,才編了一個這樣邏輯上矛盾百出的故事。雖說李安先生在電影中間刻意加大風花雪月的數量和質量,但是也遠遠不足以壓倒了日本侵略戰爭和中華民族的反抗的曆史背景,因為風花雪月到底未能在電影中間壓倒戰爭對抗背景,所以硬要把這樣一個故事的講法跟人性聯係起來,就顯得很勉強。
國內主流媒體精英對這部片子高調喝彩捧場,反過來,從大學生開始有很多人對這部片子持激烈批評態度,有這樣的爭論才正常。在這一場爭論中間,我也不認為爭論體現的是什麽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差別,更不是中國人和日本人——也就是反侵略者和侵略者之間的矛盾,皇民史觀恰恰隻是關注侵略者之間的主導權爭奪漠視被侵略者的感受,甚至不能認定喝彩者是認同李安宣揚的“皇民史觀”的。
對於舊殖民主義時代中國飽受欺淩和侵略的史實,中國主流學界的精英們早就給出了顛覆性的結論,社科院研究員雷頤早就寫過文章為英法的炮艦政策正名過,還曾經公開說過,說他們這些私下裏麵早已經取得共識,《走向共和》這個電視片就是反映他們對於中國近代史的共識。有些個自詡清流的自由主義者,例如何清漣也在“被貽誤的現代化”的題目下做過文章。所以,在中國為西方的炮艦政策做辯護並賦予其正當性,這不是新鮮事,《色戒》在精英們已經達成的共識目前還有什麽新鮮的地方呢?新鮮就在於李安拍了這麽一部片子來為台灣的“皇民史觀”張目,這個算是他們的最新成就。如果硬說國內的主流知識界精英,對“皇民史觀”懷有很深的好感而喝彩,那是難以讓人信服的,皇民史觀畢竟是台灣回歸之後那些曾為侵略者效勞並獲得過權力和利益群體的幽怨,在大陸生養的精英們並不曾分享“皇民們”的榮耀,很難說他們在為《色戒》喝彩時是準備發揚一把雷鋒精神、任勞任怨地把“皇民史觀”正當化,這個我是不可能相信的。說到底,“皇民史觀”表述的是一段奇特的曆史中間造就了一個為數甚少的既得利益人群的感受,他們為自己過去既得利益的幽怨,不可能真的在大陸主流精英中間有什麽知音。
近代中國有這麽一段曆史,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來,起於中國底層民眾的抗爭和有組織努力,犧牲了幾千萬人,最終建立了新中國並在政府主導下用不到三十年時間實現了初步工業化——也就是建設了初步齊全的國民經濟體係,最後在全球格局中間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重新定位。這一個努力過程,與毛澤東這麽一個人所領導的共產黨及其組織的民眾運動有關,這個取得了顛覆性成就的社會變革,在過去的宣傳和人們的一般日常經驗裏麵,是把社會階層的權力的顛覆性轉換看作前提——也就是說如果不把中國社會的下層翻到上層成為領導階級,中國的進步就不可能產生。這一段曆史在人們頭腦中間留下的印象,構成與晚清王朝、蔣記國民黨政權的鮮明對比,在人們不自覺的比較和鑒別中間,是把中國精英階層在應對內外事務上的無能作為階級本能局限來看待的,正是因為如此,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革命才是不可超越的:不徹底顛覆精英階層的權力和地位中國就不可能取得進步。
在中國重建精英階層獨占統治地位,就必須消解並顛覆這六十多年曆史在人們頭腦中間的印象,但這個問題不是可以明著講的,所以往往用寫小說拍電影等方式來消解它,內地的精英們這三十年做了許多工作:從抗美援朝戰爭的中國上當吃虧開始、到三大改造過激過早超越了曆史階段、反右是傷害了中國的寶貝、大躍進隻可能帶來大饑荒、四清和文革都是胡搞、七十年代是經濟崩潰邊緣等等,沒有一件事情在精英們眼裏不是罪過和錯誤,關鍵就在於中共這些小知識分子缺乏領導能力同時又不讓大知識分子掌權,說到底,小知識分子能夠掌權是中國革命的結果,所以,邏輯的最後需要是徹底顛覆中國革命的合法性。
從1921年以來,中國有那麽一撥人,其中最響亮的名字就是毛澤東,他們所做了那些事業,如果仍然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他們所做那些的事業,在邏輯上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中國精英階層壟斷統治權力的必要性。顛覆被統治階級曾經成為統治階級的這段曆史,需要顛覆毛澤東和共產黨人所做成的每一件事,或者貶低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這是內地精英階層自己的需要,是他們回歸統治地位的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為了達成目的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李安的所拍攝的電影,無論是多麽不合乎邏輯,關鍵是迎合了精英階層回歸統治地位的需要,不僅是電影滿足需要,而且李安的“大導演”名聲也大大有利於提高說服力因此適應精英們的事業。為了顛覆共產黨的曆史,顛覆共產黨取得的成就,顛覆底層民眾曾經達到的位置,這就成為精英們的政治使命。到目前為止,《黨章》和《憲法》還不開這個口子,所以精英們還不能明確來做這個事情,就隱諱地采取講故事的方式,編一些電視劇、電影來落實這些意圖。
精英們是很高明的,不僅可以從“否定”的形式來做消解工作,也可以在“肯定”“弘揚”的調子之下來取得同樣的效果,比如說最新拍的一些片子,像《亮劍》這樣的電視劇表麵上是弘揚那一段曆史的,但實際上,它恰恰是弘揚了完全不同的曆史精神並因此實現了否定的實質目標。估計,這樣的事情精英們還可以不停地做下去,因為貪官、買辦、奸商們現在掌握了錢、掌握了權、還通過主流精英掌握了輿論。精英們有無窮多個選擇,在他們看來共產黨領導的人們革命可能妨礙了很多價值,比如不符合人性、比如妨礙了愛情等等,李安的電影則說抗日和反侵略妨礙了某個女人的下半生的感受,這些個故事的講法都將有利於回複精英們的曆史地位。看起來,存在一個這樣的公式,人們對於中共領導底層民眾六十年的奮鬥成就的記憶,已經被精英們看作是否定精英階層取得絕對統治地位的關鍵,精英們需要動員一切方式去否定和貶低這六十年的一切一切。
在談論《色?戒》的時候,我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點,實際上是李安的作品滿足了內地精英們的需要,是一種統一戰線關係,並不是內地精英們錯誤地接受了一個宣揚文化,而且,把文化這個概念過分突出出來,明顯掩蓋了精英們深刻的曆史使命感。不能想像,內地的主流精英對於宣揚“皇民史觀”的作品有什麽好感,甚至還有興趣為這個高聲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