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女兒的婚禮在中國舉辦,我們全家九月到中國旅遊省親三周,吃喝玩樂,享受了親情,美食,美景,高溫以及人情世故。
九月初雖說已經立秋,國內還是高溫,我們每天要出幾身的汗,有點不適應,除此之外,一切還好。
行程分三段,第一段在故鄉陪先生的父母。去無錫江陰宜興周邊走走看看。
無錫南長街古街依舊,清明橋上來次邂逅,可惜錯過了。
同時也去了蕩口古鎮,古鎮其實差不多,老房子加上河浜,和商業店鋪。如今的蕩口已經很冷清,街上遊人很少,店鋪也難以為繼,但是小鎮的名人很多,我孤陋寡聞。蕩口位於無錫、蘇州、常熟三地交界,素有“小蘇州”、“銀蕩口”之美譽。秀麗的鵝湖孕育了曆史名鎮。景區共設旅遊景點8處,分別是華氏義莊、錢穆舊居、關帝廟、華蘅芳生平事跡陳列館、華君武故居、亨得利鍾表館、王莘故居、會通館。
在街上買到了蓮蓬,小時候父親種藕,從小喜歡吃。
雨中遊江陰鵝鼻子公園,看亞洲第一斜拉橋 - 江陰長江大橋。
桂花開了,清香四溢。
與失散四十多年的小學同學相聚吃飯,約在宜興,趁機回娘家。宜興團氿的荷花還開著,宜興是越來越美了。
在老家住了一晚,有空走走,看看日思夜想的故鄉。老家的荷花與宜興的一樣美麗。
父母已經不在,老姐家老哥家就是娘家。我父母以及老哥家的老家已經拆了,老姐家還住在老房子裏,我對老家所有的眷戀都在老姐家得到了補償。老姐家的農家菜,欽定的南瓜藤,小青菜,山芋藤和螺絲,老姐還包了青菜團子當早飯。
還有哥哥家特意為先生買的螃蟹,九月不是吃螃蟹的季節,我笑稱連蟹苗都吃了。
隻有老家才有的甜瓜。
有時間在村外轉轉,老家房子已經拆了,隻有稻田依舊。
遠嫁姑娘回娘家,什麽都好。走在鄉間小道上,回憶當初的村子模樣,右邊應該是我小學的舊址。
老哥家以及村裏的鄉親都搬進新農村了,我早起去村中心買早點吃,油條少不了,管它健康不健康。
再遊蔣澄墓,蔣介石的老祖。2016年回國時剛整修好,當時寫了一篇遊記發在新浪博客裏,新浪今年改版,刪除了不少帶有敏感詞的博文,這篇遊記就此消失,不想再寫。
這裏據傳是當年蔣介石逃到台灣前來宜興祭祖登船上岸的碼頭,如今淪落為鄉下婦女洗衣物的去處。
先生老家的竹林,也是我們喜歡去的地方。宜興南部山區風光美麗,好多地方被人為開發成旅遊商住地區,有點可惜的,子孫後代的田地越來越少,過度開發一直是個問題。來幾張照片,希望這裏不要被開挖了,要不然過幾年回家,也找不到兒時的影子了。
後生們都是從小在這裏拍照,如今都長大了,要離巢遠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