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到廈門讀書那年是1985年,那時國門還不是很開放。大陸和港台的聯係,不像現在這樣。港台的流行文化與內地有距離。廈門與台灣一峽之隔,可以收聽台灣的調頻廣播和電視節目。記得在廈門的五年,有空的時候都是在收聽台灣的調頻廣播,聽的最多的是中廣調頻網,主持人有鄭怡,娃娃,謝德莎等,聽了不少流行的音樂。可以說那五年,流行樂壇的最新消息我都了如指掌。
最喜歡蘇芮,羅大佑和蔡琴。記得剛開學的時候,台灣電影《搭錯車》正流行,和同學去海邊的錄象廳看了,到現在還是很喜歡裏麵的插曲。尤其是那首《請跟我來》,。蘇芮的專輯有《搭錯車》,《驀然回首》,《塵緣》,《有情天地》,《龍的心》,《親愛的小孩》,《台北東京》,《休息 工作 再工作》,《一切為明天》,《憑著愛》等。羅大佑的專輯有《衣錦還鄉》,《皇後大道東》,《家》,《愛人同誌》,《未來的主人翁》,《戀曲2000》 《未來的主人翁》,《告別的年代》,《閃亮的日子》等。很多老歌百聽不厭,他們至今排在我音樂收藏名單裏。可以說以蘇芮,羅大佑,李鴻誌,李壽全等為代表的台灣音樂人等開創了台灣流行音樂的新時代。尤其是羅大佑,從《童年》、《光陰的故事》到《滾滾紅塵》、《戀曲2000》二十多年了,羅大佑用他的獨立和冷靜記錄下這個社會的脈絡。
他們的歌裏有我們的青春。這樣說完全不為過。
在大學的幾年,還有另外一個收獲就是看了很多港台文學作品,台灣作家如李昂,白先勇,餘光中,鄭愁予等,了解了整個台灣社會的曆史變遷。總的感覺是台灣的國文教育深厚,傳統文化保留得較多,沒有浮躁感,一直有一個夢想要到台灣去旅行一次。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做到,讓我親身感受到台灣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