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

試著去關愛你周圍的人, 試著去欣賞你周圍的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秦陵銅車馬 - 世博亮相

(2010-06-25 12:34:03) 下一個
被譽為“世界青銅之冠”的秦俑銅車馬,目前僅出土了一組兩乘,屬國之瑰寶。其中的一號銅馬車,日前已安全抵滬,替下了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在中國館“國之瑰寶”展區展出,並將持續展示到世博會結束。據說,“一號銅車馬”上海之行的投保金額就高達1億元人民幣。
此次在中國館展出的“一號銅車馬”為雙輪、單轅、駟馬係駕,包括馭手(駕車者)、傘蓋等,總重1061公斤,其中金飾件3000餘克,銀飾件4000餘克,車馬通體飾有精美絕倫的彩繪,修複工作曆時八年才完成。
風有幸在國寶移駕上海世博之前,在陝西秦俑博物館拍攝了這一組兩乘銅馬車,未使用閃燈...

* 一號銅馬車





* 二號銅馬車




[color=Blue]*小資料*[/color]
[color=RoyalBlue]秦陵銅車馬原件係 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側發掘出土,車共兩乘,經複原大小約為真車、真馬的二分之一。每輛車駕有四馬,車上各有一禦官俑。
一號銅車較為輕巧靈便,車輿上又配備了弩、矢、盾等多種兵器,應是從屬2號車的前導車。二號車體較大,有車篷,安穩舒適,富麗典雅,除禦官俑的佩劍外,無其他兵器裝備,應是主人的乘輿。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車馬的係駕革皮挽具齊全,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裝飾華麗。它完全仿實物精心製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二號銅車馬有三千多個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銼磨、拋光、鏨刻、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一、二號車的傘蓋,其厚度僅0.1~0.4厘米,而麵積分別為1.12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麽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零部件基本上都是鑄造成型,車上各活動部分至今仍很靈活,車窗開啟自如,牽引轅衡仍能使車輪轉動,使車輛前行。秦代的輝煌金屬加工技術,在秦陵銅車馬的製造上集中體現出來。

謝謝觀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