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的家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個人資料
正文

冬至的餃子和菜

(2008-12-21 17:32:41) 下一個

今天是冬至,北方人這天要吃餃子。廣東人是要吃狗肉煲的,因為熱氣和大補。


這是辣椒和胡蘿卜豬肉餡兒的,吃了身上暖和!


餡兒裏加了耗油提鮮


簡易版的胡笳十八拍


糖醋魚, 做法很簡單:
不沾鍋放油,臘八蒜,薑片和魚一起煎,兩麵煎透後,倒入事先調好的糖醋汁即可。


揚州幹絲,又叫大煮幹絲

這是揚州的名菜,有些講頭的
【典故】“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 上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嚐“加料幹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淮揚菜中豆腐製品花色品種極多,“大煮幹絲”又稱“雞汁煮幹絲”,風味之美,曆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九絲湯”係用幹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幹絲或燕窩絲。又因豆腐幹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汁,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幹絲裏,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厭。現今大煮幹絲,比之“九絲湯”,已有了很大發展,以幹絲、雞絲為主,幹絲潔白,外加鮮蝦仁,綴以各種配料,稱為什錦幹絲,色彩美觀,其味更鮮。 “大煮幹絲”刀工要求極為精細,“鸞刀應俎,霍霍霏霏”,一塊白幹,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幹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杆。大煮幹絲的佐料還要求按季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舊時用竹蟶入味,以海鮮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絲與幹絲同煮,使菜肴幹香味爽;秋季用蟹黃,湯汁金黃,鮮味濃重;冬季宜用野蔬,嬌嫩翠綠,色彩和諧,增色添香。大煮幹絲不僅譽滿全國,而且被國外來賓譽之為“東亞名肴”。

我的是家常版
【原料】

主料:豆腐皮300克。

配料: 熟雞絲50克,蝦仁50克,(我沒有,用了蝦皮和黃酒蒸過的瑤柱),熟雞肫片25克(我沒有,略去),熟雞肝25克(我沒有,略去),熟火腿絲10克,(加多一半,用的是意大利有名的Parma火腿)冬筍絲30克,淖水的豌豆苗10克(我沒有,用了大白菜芯切絲)。

調料:蝦子3克,精鹽6克,白醬油10克,雞清湯450克,熟豬油80克。 (我都是大概)

【製法】

1.選用黃豆製作的白色方豆腐幹(方幹要求質地細膩,壓製緊密),先片成厚0.15厘米的薄片,再切成細絲,然後放入沸水中浸燙,用筷子輕輕翻動撥散,瀝去水,再用沸水浸燙2次,每次約兩分鍾撈出,用清水漂洗後再瀝幹水分,即可去其黃泔水的苦味。

2.炒鍋上旺火,舀入熟豬油25克,燒熟,放入瑤柱炒至乳白色,起鍋盛入碗中。

3.鍋中舀入雞湯,放幹絲。再將雞絲、筍放入鍋內一邊,加蝦子、熟豬油55克置旺火上燒約15分鍾。待湯濃厚時,加白醬油、精鹽。蓋上鍋蓋放火腿絲、白菜絲燒約5分鍾離火即成。

【製作關鍵】 此菜豆腐幹要好,切得要細,且要燙透,去盡黃泔味。煮時要透,不可缺蝦子、豬油、高湯。


附上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網上摘錄編輯)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或赤豆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omt 回複 悄悄話 酷,‘簡易版的胡笳十八拍!lol

謝來訪。祝新年快樂!

安娜晴天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的餃子和菜肴。看了很溫暖。。。祝你節日快樂,好好休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