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的家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童話 艾未未策劃 瑞士人埋單 (就是那個前大使)

(2007-06-12 15:26:21) 下一個
轉自歐攬

作為本次卡塞爾文獻展的參展作品,艾未未的這個策劃耗資將近300萬歐元。他計劃邀請1001名(每次200人左右)中國人在卡塞爾居住一周。這些人來自中國的各個階層,有農民、教師、學生、藝術家、警察,甚至還有生活在中國廣西偏遠山村的侗族人。一些侗族婦女甚至隻隨夫姓,以至於在辦護照時要現取名字。


該作品的靈感來源於艾未未與好友烏力•西克(Uli Sigg)的一次遠足。曾任瑞士駐華大使的烏力•西克是目前西方最著名的中國現代藝術品的收藏家,烏力•西克的畫廊還為艾未未的這次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


今年二月,艾未未在其網絡博客中公布了有關《童話》的邀請後,三天內就有三千人報名。其中已有1001人成為活動的最終參與者。他們必須針對德國、曆史、宗教、幻想、運氣、文化藝術等等方麵提出99個問題。


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本次藝術行動的組成部分,作品並不是到了德國才開始。其間,來自中國與德國的紀錄片攝製組將全程跟蹤拍攝活動進程。


艾未未在卡塞爾找到了大眾汽車公司的一處閑置廠房,在德國期間,這些“童話”人物就將在這裏下榻。艾未未稱,也許他會為這些中國人做飯理發。艾未未並不要求這1001名參與者在文獻展上做什麽,他唯一的要求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按時返回中國。


而該作品的藝術價值對於艾未未來說顯得無所謂:“是不是藝術已經不重要了。生活比藝術更加博大精深。”


艾未未在發出邀請時說:“您寫信給我就意味著,在您的身上已經發生了一個奇跡。您已經在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獲得了另一種思考方式。”就在活動準備期間,已有三名參與者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身為藝術家的艾未未,兼任導演、建築師。他曾參與了北京奧運場館“鳥巢”的設計。文革時期,因父親艾青受到批鬥,艾未未與家人生活在中國的大西北。曾向往國外生活的艾未未在二十多歲時從中國遠渡重洋到達美國,從未想過重返故鄉,直到1993年父親病重,才回到闊別12年的家。當被問及《童話》與其個人生活軌跡的聯係時,艾未未直言“影響很大”。


今年8月,艾未未將在卡塞爾參加文獻展期間度過他50歲的生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