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生日到來之際,秀一下她老人家的青春歲月,以此祝賀媽媽八十大壽。並祝媽媽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我媽媽是從一個大家庭裏走出來的,她兄弟姐妹有十幾個,除了一個送人、兩個早夭折外,剩下三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姐姐和四個妹妹,家裏總共十個孩子。
用南方人的話說,我外公外婆真的很能生養哦。解放前,外公辛苦經營一個飯館,生意還滿興隆。媽媽的大哥和三哥都能去私孰讀書,接受好的教育。因她二哥不喜歡讀書,早早就離家去工廠做工了。
解放後,外公被劃成小資本家接受教育改造,辛苦經營的飯店被充公,他自己從老板變成燒菜師傅。外公整天悶悶不樂,借酒消愁,沒多久便得了肝癌去世。
我媽媽學三哥的樣子拚命讀書,想盡快走出家門。她三哥考入南京師範學院,是由大哥資助全部費用。由於媽媽跟大哥的關係不好,所以問二哥能不能資助她上學的費用?沒想到她二哥很爽快地答應了。結果,她二哥一直出錢供媽媽上學。
工夫不負有心人,媽媽考進了南京大學。大學頭兩年還是我二舅給的錢,直到媽媽遇見我爸爸後,二舅的資助轉交給了我爸爸。當時我爸爸剛剛大學畢業,在南京航空學院當老師,有一份教師工資。
我父母戀愛關係正式確定後,我爸爸就開始資助媽媽的兩個妹妹上學,看看,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如今爸爸說起這事,仍然非常有自豪感。因為父親家境也不是太好,所以他知道需要幫助的迫切要求。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我媽媽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去了北京中科院。我父母兩地生活了幾年後,父親被調進北京中科院,隨後我便在北京出生了。因我父母都是南方人,他們特別不習慣北京的氣候和生活,無米不歡的南方人,整天麵對食堂的饅頭,讓他們非常“頭痛”。
文化大革命來了,中科院把一大批家庭成分不好的知識分子,發配去支援三線地區(雲、貴、川)建設,我父母也在其中。我剛到地無三尺平的山區城市,幾乎每天都要摔跟頭,那裏的天氣濕冷,我的手腳冬天都會生凍瘡,癢痛癢痛的非常難受。
好不容易遇見了改革開放,父母研究所裏的知識分子們,再也不願意呆在山區裏了,他們像八仙過海一樣,個顯各的神通。有不少人都回了北京,我父母隨大流去了沿海開放城市。
自改革開放以來,像我父母一樣的知識分子,就可以大伸拳腳地搞科研。我媽媽大學裏學的是化學,因此在實驗室裏工作。由於她的實驗手段和方法好,從77級大學生開始,我媽媽就每年都帶學生做實驗。
我媽媽工作做得好,是許多研究人員有目共睹的。後來媽媽被德國馬譜化學研究所邀請,在德做訪問學者。可惜她的英文差了些,與外國科學家們交流較少,都是文革造成的。盡管我媽媽在研究所裏惡補過英文,但還是不行。
我父親的英文要好一些,因他喜歡開口與老外交流,無論說對還是說錯,說英語的同行會糾正他,這樣他的口語進步非常快。我母親在這方麵膽子太小了,生怕說錯,結果就越怕越說不好。
時間飛速,他們轉眼就到了退休年齡。過去工作上的一切事情,都漸漸淡出他們的退休生活。他們的興趣轉向了養生之道,把整個生活的重心都放到了吃和玩上。
研究所組織退休人員出去旅遊,他們一次都沒有錯過,每兩年還到我們這裏來玩一次。現在他們對吃非常講究,一點剩菜都不吃!每天吃一把幹果,水果和蔬菜不斷,還特別喜歡吃大肉,每天換著吃雞、鴨、魚、牛、羊、豬肉等等。
現在人們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壽命也都提高了。隻要平時多注意飲食起居,活個八九十歲不成問題。